诗歌鉴赏事物形象11.26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事物形象11.26概要

------明确所抒之情——所咏之物寄托的感情;所咏之物,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寄寓美好的理想,隐含生活的道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三首(其二) 张翰 东邻有一树,三纪裁可拱。 无花复无实,亭亭云中竦。 隙禽不为巢,短翮莫肯任。 (翮:he鸟翅,此处指鸟) (1)这首诗从内容角度看,属于??????诗。诗主要写了什么形象? 参考:(1)咏物诗??诗写了一棵落寞的奇树。这棵树无花无实,但高大挺拔,禽鸟也不愿理睬它。它象征着正直的人不被恶俗社会所重视。 (2)诗的最后两句对诗歌主体形象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是用的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2)这两句对主体形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这样一棵大树,却连小鸟都不愿在它身上做巢栖息。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那种趋炎附势、贬抑人才的世俗的批判,对怀才不遇、难为世用的丑恶现象深沉感慨。 * * 物象——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描写 中赋予的人格(精神、品格)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是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所咏之物 所抒之情 景物形象 物象: 景象: 写物 ——托物言志 写景——借景抒情 形象鉴赏 · 景 与 物 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 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某物形象的特点? 某物象征什么? 借某物形象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 ——明确所咏之物——物的形态、 色泽、特征 鉴赏依据 鉴赏角度——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答题模式—— + 作者的情感 形象的特点+ 象征意义 竹石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竹石具有什么样的品性? 描写翠竹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的形象。 步骤一 翠竹象征着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品质。步骤二 表达诗人对铮铮傲骨、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的追求和向往。步骤三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上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写了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 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分析画眉鸟形象及其寓意? 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婉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分析其寓意。 这首诗塑造了柳树的形象,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 托物寓意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诗人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病牛 北宋宰相李纲???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