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jiang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炼字jiang概要

新密二高 读一读译一译:   郑谷在袁州,齐已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①。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已矍然②,不觉兼③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 诗歌鉴赏 之 炼 字 考查方式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这样写答案 格式: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答题示例:   ? ? ? ?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你敢试试么? 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没有结构上的作用,不用答)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 。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 炼字的主要对象: 动 词:富有动态   生动形象 形容词:体现意象特点 营造意境 数 词:突出   强调 当堂训练:学案2010湖南卷 答案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赏析: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到了下阙,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 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我懒得想了。) 当谈训练:见学案17,18,19页。答案如下 2009山东高考:“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温 馨 提 示: 鉴赏古代诗歌不能单纯以做题为做题,走进做题应试的死胡同。这样会大大削减理解力,做题显得呆板而麻木。诗歌是文化艺术的结晶,首先是欣赏,只有带着喜爱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然后辅以科学规范的做题技巧,才能打开思路,在考试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极有层次感,对比写出了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物。而“一芥” ,“两三粒”则以“小草”“米粒”作喻体,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事物的大小。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副词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