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土壤资源概况及其合理利用途径 课件课件.ppt

(精选)土壤资源概况及其合理利用途径 课件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 第一节 序言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土壤资源概况 世界与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质量概况 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土壤资源的特点 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 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 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积极开发 第六节 土壤资源与环境 第七节 结语;土壤资源研究慨论 第一节 绪言 1.1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 世界人口1980年已达44亿人。1980一1990年增长率为1.8%,人口达52.75亿,1990一2000年增长率为1.6%, 2000年达61.99亿人,其中48.74亿为发展中国家。地球的生物性食品的生产能力,大致可以承载120亿人。 因此,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13亿,占全球近1/4,预计2030将达16亿。我国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生产力高的土壤资源更加宝贵。 可见,随人口的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正确了解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最佳途径和措施,是土壤资源工作者首要的迫切任务。; 1.2土壤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总称。土壤资源科学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自然界中能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源相互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发展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1.2.1 土壤学与土壤资源 土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重点补充部分—80张片子) ;------------------内容提 纲;2000年-2050年人均谷物食物消费,公斤/人 ;2000年-2050年谷物需求总量:+75% (食物+饲料),百万吨 ; --从国内看: 2004-2050年我国人均食物消费预测:植物类 (公斤/人) ;2004-2050年我国人均食物消费预测:动物类 (公斤/人) ; 工业化 城镇化 ;守住我国耕地红线(18亿亩)的形势非常严峻;此外: 我国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其中约1/6耕地受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缺磷耕地占59%,缺钾耕地占30%。 要实现粮食年均增长1%,保证粮食安全,除靠高产效多抗作物新品种培育外,关键是搞好耕地保育,加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壤培育与耕地改良与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 今后我国土壤学面临的农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另外、我国区域性土壤污染趋势严重; 第三、全球变化与土壤的关系密切; 第四、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报 告 提 纲;土壤是植物生长与农业生产的基础 土壤圈是地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 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土壤是食物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土壤资源保护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 土壤质量的培育是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 全球土壤变化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土壤是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土壤认识的提升;报 告 提 纲;土壤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报 告 提 纲;(一)未来土壤学研究的战略方向(5个);(二)未来土壤学的研究领域(7个);;报 告 提 纲; 第十九届国际土壤学会 ——应对不断变化世界的土壤学研究途径 (2010年,8月1-6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第十九届国际土壤学会 --组织部门结构--(共计67个);第三部门:土壤利用与管理(9个);四大部门会议(8个);;本次土壤学大会的主题是: “应对不断变化世界的土壤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从18届到19届这四年来,全球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在研究手段、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研究思路有所拓展: 1. 在土壤空间尺度上体现了宏观上更宏,可延伸全球信息和全球变化等尺度、甚至至星际土壤学。 2. 在微观上更微,可在纳米、原子、分子、基因、界面、颗粒、土体等尺度上展开土壤过程与作用机制研究; 3. 在土壤时间尺度上跨度更大,涉及古土壤发生过程的时间序列、陆地景观历史重建、土壤形成演化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