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2017新课标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走近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了解背景 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穷困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他也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朗读诗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欣赏 枯藤老树昏鸦 昏 点明时间 表明状态 萧瑟之景 枯、老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精神家园 恬静之景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瘦,表现旅途的艰辛 荒凉之景 思考:前三句共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是怎样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 气氛: 第一句写的是萧瑟秋景,营造出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 第二句的三景则营造出温馨、恬静的气氛,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第三句的三景破败、荒凉,衬托出天涯游子内心的孤独凄苦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哀景 乐景 哀景 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说一说: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前三句展现的画面。 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夕阳,点明时间,与首句的“昏”呼应。断肠,形容极度悲伤,是点睛之笔,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断肠人在天涯”是主旨句,表达了天涯沦落之人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 主旨归纳 《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宋词介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lèi )江月。 * * 古代诗歌四首 文体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 古体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唐代之前)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唐代最多) 词(宋代) 曲 散曲 杂剧 小令 套数 (元代) 一般载体为“歌”“行”“吟” 观沧海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 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作有《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了解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朗读诗歌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课文注释: 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 海:渤海。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行:运行。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至,极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