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要过一道青春“坎”.doc

文章推荐:《要过一道青春“坎”.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推荐:《要过一道青春“坎”

要过一道“青春”坎 作者:特约记者张智慧发自上海 怎么将越来越普遍和深刻的不安情绪,转化为积极奋斗、改造社会的青春能量,是现在的头等大事。   “青春”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当“青春”的叙事浮上社会表层,其政治文化含义早已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不同。它是对“困境”的揭示,但似乎也是在开启另一扇门前的精神表征。   如何看待今天“青春”的挣扎?它折射出了中国什么样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又会对中国的走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南风窗》特约记者专访了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明教授。      今天的青年还有优势吗   《南风窗》:最近出现不少涉及青春主题的影视和小说,有的还很火,对此您怎么看?您是怎么理解和界定青春的?   王晓明:大家都来谈道德,往往正是道德出了问题。现在好像“青春”成了一个话题,大概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青春出了问题。   当下中国,看上去好像日新月异,比如上海的城市面貌,变化之快之大,都很吓人,但是,你很难说这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社会,在许多方面,保守、陈腐的气味反而很重。因此,今天的青年人,大概普遍都感觉到压力和苦恼。   回想我进大学的时候(我是77级,78年初进大学),我的许多同学都很自信,我们觉得自己代表着新的历史观、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文化,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可以改变中国。30年后回头看,当然可以说那时候是太轻信、太幼稚了,但是,这种觉得自己代表了新的未来、有力量改变世界的信心,无疑正是“青春”一词的应有之义。今天的年轻人,是不是也一样有这样的信心?   《南风窗》:我发现身边有一些这样的青年,他们认为长辈的思维结构太陈旧,自己必须超越他们。但更多的年青人觉得改变现实太难,自己啥也做不了。我想,每个时代的青年都会碰到一些不利的,甚至很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坏境,他们该如何面对呢?   王晓明:与其他年龄的人群相比,今天的青年有哪些优势?我想,从“out”这个词的流行来看,有一个优势是明显的:对时尚的了解,对新的网络和通讯科技的应用,例如网上购物、手机通讯之类,青年,尤其是城市里的年轻人,在整体上比其他年龄的人群有较大的优势。   但在别的方面,工资收入、政治地位、文化知识,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大概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吧。光是就业竞争和房价这两项,就将许许多多年轻人压得直不起腰。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九斤老太”式的偏见,我觉得现在的青年,似乎没有什么真正能让他们骄傲地挺胸昂首的东西。   当然,这原因主要不在年轻人,而在社会。今天社会的主流意识是,物质比精神更重要,现实比理想更有力,因此,这是一个对年轻人特别严酷的社会,因为相比其他年龄的人群,年轻人所能拥有的,主要就是精神和理想。如果年轻人不能对如此消极和保守的流行意识大声反驳:不对,精神才是根本,理想更为重要,那么,他们就真是没什么可骄傲的了。   光是生理性的年轻,是没有什么用的,所有的中老年人都曾经这样年轻过,再怎么年轻的人,也终将一步不停地逐日老去。“青春”主要是一个心理和精神的概念,如果初生之犊就怕虎,那这个社会就没什么青春可言了。   白领和民工是共同命运   《南风窗》:您的意思是年轻人与理想主义、反叛父辈文化密切相关?   王晓明:是啊,比如说,在现代早期,也就是20世纪的最初40年里,许多官宦人家的子弟和富家子弟,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父辈,为天下穷苦人的解放而奋斗,与出身农工家庭的年轻革命者共享基本的革命理想和价值观念。可今天呢,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乃至扩大了父辈的社会和阶层分化,“官/富二代”与“贫二代”之间,整体上尖锐对立。因此,今天中国的社会分化,主要不在横向的代际之间,而在纵向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   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情况。如果代际差异大,说明社会真的是变化比较大。今日社会表面上眼花缭乱,可年轻人之间却缺乏追求社会进步的共同理想,这暴露的,正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结构的僵化。   《南风窗》:今日的“官二代”、“富二代”及其父辈们有没有理想主义倾向呢?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该寄希望于哪些青年?   王晓明: 整体上说,我对今天的“官二代”、“富二代”不抱什么希望,其父辈的集体文化太差。因此,今天更该看重的是另外两大青年群体,一是都市白领,二是农民工子弟,如果这两个群体的青年能够形成一些良性、积极的社会共识,一同起来奋斗,那中国就大有希望。   问题是,这两大群体如何形成积极而共同的社会理想?我觉得重要的前提之一,是都市白领破除幻想,不再以为自己坐在办公楼里,与隔壁工地上的农民工不一样:你们被车子甩掉了,而我们已经上车。实际的情形绝非如此,车子是开得飞快,但只有少数握有钱权的人士坐在车上,其他的年轻人统统被关在车外,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贫二代”。      年轻人为何逃避理想   《南风窗》: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