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概要.docVIP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和下西洋概要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1.炎黄时代 东:东夷部落 南:苗蛮部落 2.商 东:东淮 南:南楚 西:西歧 北:北燕 3.西周 北:严允、犬戎 4.秦 西:月羌 北:匈奴、东胡 5.西汉 南:哀牢 西:西羌、乌孙、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大秦 北:匈奴、鲜卑 6.东汉 西:发羌、乌孙、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大秦 北:匈奴、鲜卑、夫余 7.三国时代 东:山越 西:乌孙 北:鲜卑、羌胡、乌丸 8.隋 东:琉球 南:濮部落、昆明 西:党项、宝髻、附国、女国 北:突厥、悉、契丹、室韦、靺鞨 9.唐 东:琉球、高丽、新罗 南:南诏、望部落、真腊 西:吐蕃、葛逻禄 北:突厥、回纥、室韦、渤海 10.五代十国 东:琉球 南:昆明、牂牁、大理 西:吐蕃、党项 北:契丹 11.北宋 东:琉球 南:大理 西:吐蕃、西夏、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哈拉汗国 北:辽国、斡朗改 12.南宋 东:琉球 南:大理 西:吐蕃、西夏、西辽、畏兀儿 北:金国、克烈部落、蒙兀儿、室韦 13.元 东:琉球 南:暹国 西:窝阔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白帐汗国、金帐汗国、青帐汗国、失必儿汗国、莫斡勒家族 14.明 东:琉球 西:亦力把里汗国 北:瓦剌部落、鞑靼部落、黑龙江女真部落、海西女真部落、建州女真部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称为“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朝鲜古代就是“高丽国”,隋朝和唐朝还多次越过鸭绿江攻打高丽。 日本古代就是“扶桑”,小说中很多吧,扶桑武士,忍者 这些都是中国周边国家,其他国家因为和汉语差距很大,古今名字翻译过来各不一样故不好罗列.... .. 三司: 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的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中央相关部门。 五军都督府: 明初军事改革的产物,由原来的大都督府而来,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只能管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帅军队。兵部负责军官的选授,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在则在皇帝。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并承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到原在卫所。 锦衣卫:官署名,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监管刑狱,赋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