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的能力。
【教学过程】:师: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爱花,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今天我们将走进德国,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师:(板书课题),看老师写题目,然后伸出手来跟着老师写一写课题。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不同的重音强调,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师:同学们,透过课题中的“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养花的人舍己为人。
生2:我体会到养花的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3:我体会到养花的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师:一个“让”字就让你们产生这么多的感受。那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德国人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
生:我想知道自己种的花干嘛不自己看?
生:我想知道自己种的花是怎样让别人看的?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并在课题的让字上打一个问号),那今天我们就走进文章从课文中找答案。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对字词的掌握。
(出示生字新词)
jǐ wǎn
吃 惊 花 朵 真 切 脊 梁 家 家 户 户 莞 尔 一 笑
jǐn chà yān xiá
花 团 锦 簇 姹 紫 嫣 红 应 接 不 暇 耐 人 寻 味
师:请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生:会
师:谁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范读)“脊梁”,读轻声,“脊梁”。
生1:“脊梁”
师: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脊梁”)
师:还有谁来读读?
生2(读)
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再读读
生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好,大家一起读读。
生齐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哪些词语描写花的?
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花很多,眼睛都忙不过来了,那就是——
生:应接不暇
师 :对。莞尔一笑,什么意思?
生:微笑。
师:(走到一生前转其生面向全体)你莞尔笑一个。
(一生学生微笑)
师:好,看来同学们词语会读了。请看这些字
(生字课件):脊 莞 锦 姹 嫣 暇 颇
师:一起读。
生:脊, 脊梁 ,莞 ,(莞尔)莞尔一笑,锦,(锦绣)花团锦簇,姹,姹紫嫣红(嫣然)
师:读书应该注意什么呢?(马上坐端正,看屏幕)接着读。
生:暇,无暇(应接不暇)
师:无暇,是这个“暇”吗?
生:是。
师:“暇”跟什么有关。
生:跟时间有关。
师:无暇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时间
师:好,接着读。
生:颇,颇多(颇有)
师:颇多是什么意思?
生:有很多
师:很好,你认为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生:嫣
师:观察一下哪地方最容易写错?
(生回答热闹而乱)
师:嫣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什么部首?
生:女字旁
师:右边上面是——
生:正。
师:下面是——
生:与,一横变成四点啦。
师:观察得好,“与”的下面一横要变成——
生:四点。
师:好,跟老师写一遍。(师范写,生临摹)
师:还有哪个字难写?
生:没有
生:脊梁的脊
师:这个字怎么记呀?
生1:人的上面有两个人
生2:人的两边有两个人
生3:人的两边各有两点。
师:观察很清楚啊,那怎么写呢?跟我一起写。
(师范写,生临摹)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词掌握不错。谁再来接着汇报?
生1:我来介绍一下作者。季羡林,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探究——奇丽与奇特
温馨提示:
重点句段细细读,感受体会简批注,
组内交流全参与,提示补充深品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