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1 项脊轩志.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学1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 编制人:高二语文组 审核人: 领导签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在疏通文句同时,标记出重点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研读文本,标出疑难问题,。 2.认真限时(1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状况,掌握基本的字音字形。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谊缠绵动人的特色。 课前预习案 第一步:通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勾画重点文言知识。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梳理基础】 1.走近作者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中了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会试屡次不中,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上,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土,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归有光是明朝有名的散文家。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把他作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他的作品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超然。 2.写作背景 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轩,小的房室。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小屋命名为项脊轩,有纪念意义。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渗漉( ) 修葺( ) 垣墙( ) 栏楯( ) 偃仰( ) 冥然( ) 万籁( ) 异爨( ) 逾庖( ) 老妪( ) 先妣( ) 呱呱而泣( ) 阖门( ) 象笏( ) 瞻顾( ) 扃牖( )枇杷( ) 【文本研习】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详细分析。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 ,一条是 。 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2.文章开头,作者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自主学习指导】 1.了解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2.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3.梳理线索,把握文章思路 4.请记录下你的疑难: 课堂探究案 一、对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书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呢? 三、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总结提升】 【以】(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娘以指叩门扉曰(《项脊轩志》)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译为:(二)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2表示关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3.表目的关系。译为“来”。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4.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潍坊实验中学 2012-2013学年高二语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