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 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B1 Vitamin B1 盐酸硫胺 结构和化学名 3-[(4-氨基-2-甲基-5-嘧啶基)甲基]-5-(2-羟乙基)-4-甲基氯化噻唑盐酸盐 性质 维生素B1水溶液随pH值升高稳定性降低,在碱性溶液中迅速被分解; ?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可被氧化生成具有荧光的硫色素,失去效用。???? 用途 维生素B1存在于米糠、麦麸、酵母等,维生素B1被肌体吸收后,经代谢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硫胺焦磷酸酯,作为脱羧酶的辅酶参与糖的代谢。维生素B1缺乏时糖代谢受阻,其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例如多发性神经炎,心悸,胸闷等。 维生素 C Vitamin C 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结构和化学名 L (+)-苏糖型-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 赤式/苏式? 由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而来,用来表述相邻立体中心的相对构型。赤式异构体指在Fischer投影式中相同或相似取代基在垂直链的同侧;苏式异构体指位于异侧。 结构特点 含六个碳原子的多羟基化合物 两个手性碳,22 个光学异构体 L-(+)抗坏血酸的活性最高 D-(-)-异抗坏血酸的活性仅为1/20 D-(-)-抗坏血酸和L-(+)-异抗坏血酸几乎无效 光学活性 Vitamin C 的立体结构与L系的己糖相似,故称L-抗坏血酸 天然来源 Vitamin C 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及绿叶蔬菜中 – 番茄、橘子、鲜枣、山楂、刺梨及辣椒等含量丰富 理化性质 1 互变异构 2 酸性 3 水解性 4 还原性 5 定量测定 6 鉴别反应 7 去氢抗坏血酸的降解 稳定性 本品干燥固体较稳定 但遇光及湿气,色渐变黄 故应避光、密闭保存 互变异构 在水溶液中可发生互变异构 主要以烯醇式存在 – 两种酮式异构体中,2-氧代物较3-氧代物稳定,能分离出来 – 3-氧代物极不稳定,易变成烯醇式结构 酸性 有连二烯醇的结构 由于两个烯醇羟基极易游离,释放出H+ 水溶液显酸性 pKa = 4.2, 11.6 酸性比较 C-2上的羟基酸性较C-3上的羟基弱 – 可与C-1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 C-3上的羟基可与碳酸氢钠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3烯醇钠盐 水解性 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内酯环被水解 生成酮酸钠盐 还原性 由于烯醇结构,Vitamin C还易释放出H而呈现强还原性 – 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 生成去氢抗坏血酸 化学氧化剂 能氧化Vitamin C成为去氢抗坏血酸 – 硝酸银、氯化铁、碱性酒石酸铜、碘、碘酸盐及2,6-二氯靛酚 去氢抗坏血酸的还原 在氢碘酸、硫化氢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又可逆转为Vitamin C Vitamin C的氧化速度受金属离子的催化 – 催化作用顺序 Cu2+Cr3+Mn2+Zn2+Fe3+ 去氢抗坏血酸的作用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Vitamin C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 二者有同等的生物学活性 鉴别反应 Vitamin C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试液,即产生银的黑色沉淀 鉴别反应 加入2,6-二氯靛酚试液少许,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去氢抗坏血酸的反应 Vitamin C被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后,分子中的共轭体系被破坏,更易水解 去氢抗坏血酸水解生成2,3-二酮古戊糖酸 进一步氧化为苏阿糖酸和草酸而失活 贮存过程中变色 去氢抗坏血酸在无氧条件下就容易发生脱水和水解反应 在酸性介质中受质子催化反应速度比在碱性介质中快,进而脱羧生成呋喃甲醛 呋喃甲醛易于聚合而呈现黄色斑点 贮存、使用注意 本品应密闭避光贮存 – 空气、光线、热和金属离子都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配置注射液时 – 应使用二氧化碳饱和注射用水 – pH控制在5.0~6.0之间 – 并加入EDTA和焦亚硫酸钠或半胱氨酸等作为稳定剂 应用 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Vitamin C缺乏症 也用于尿的酸化、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许多其它疾患 用作制药和食品工业的抗氧剂和添加剂 重点药物 维生素C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