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验台湾-细品後山大地
我之前練武嶺的課表分享一下。烏山前山五趟第一趟:最輕齒比暖身,保持轉速。第二趟:鎖齒比(39/23)坐姿騎乘不能抽車。第三趟:鎖齒比(39/23)保持抽車方式。第四趟:鎖齒比(39/21)坐姿騎乘不能抽車第五趟:不限騎乘方式榨乾最後的体力。收到....然而,(您第三趟保持抽車方式,我看不太懂...總不可能從猴子標示處一路抽到紫竹寺吧?)。我會努力以您為目標,只希望自己不要學虎不成反類犬...就是從山腳一路抽到山頂。除了爬還是爬,藉由爬坡訓練肌力也訓練爬坡的踩踏方式。
騎山路時給自己計時一下 平均心跳控制在85%左右 (150)騎平路時就前7公里暖身騎 然後騎半小時的均速33 平均心跳80%左右 (142)騎丘陵時有短坡就衝一下到坡頂 然後放鬆騎 至下一個坡時心跳也大概降低了 再繼續衝
個人感覺一個人平路無風下練習120公里時速盡量維持30以上不休息 頂多等紅綠燈邊騎邊自己補給最後均速30以上(遇到紅綠燈請加速補回)這實力武嶺4小時內真的不難武嶺就是要耐力而已再加上技巧 調整對了心跳表更是好幫手最後不要以為爬武嶺前練習就是猛練某段山路 一直上上下下基本上用處真的不大 武嶺山路 不是上上下下的平路要一維持30以上幾個小時 這速度的功率 恩........練習效果好多了基本上比爬山還累爬山練習速度一慢 就沒風幫助冷卻身體真的說累 只有 熱 生出來的疲勞感還有簡單計算以我個人來說一小時爬坡900公尺等於我平路無風時速33附近約200W武嶺2800爬高這樣 不考慮900以後的疲勞 空氣稀薄知道時間了吧4小時之內真的不難一切都是基本功 基礎體能養成 跟上路以後戒急用忍
緩坡我都在練39-23,25T 90RPM迴轉(時速是17km,19km)陡坡希望能練在60-70rpm(大約11-14km)因為70-80轉在4-5%的坡,腿感覺有點出力測試後發現90轉是最快速的!!(而且輕快)升到重齒....是沒法子拉到90轉的結果迴轉數降,速度卻一樣或只升一點點反而最後肌力用光~不過正如你所言,別人重齒一踩給偶們刷卡要追就很難追了~因為這時我們已經踩高迴轉了要再踩更重的齒比,只會讓自己提早爆掉而已~所以迴轉數要練, 肌力也要練才行期望齒比愈來愈進步!!一般常常看到有人用39*23這樣的方式來說明當前用的齒輪比,其實這是不對的
這會?誤導人以為齒比是相乘的關係。?
大盤對飛輪的齒數比為齒輪比。如果兩個齒輪的齒數相同,那麼踩踏一周。兩個齒輪和後輪都各旋轉一周。
假如大盤的齒數大於飛輪的齒數,那麼每踏蹬一周,飛輪轉的圈數就大於一周多,速度加大。
因此,齒輪比與大盤的齒數成正比,與飛輪的齒數成反比。
以g代表齒輪?比,C代表大盤的齒數,F代表被飛輪的齒數,它們之間的關係用公式表示
即:?g = C/F
?例:小編上坡的時候大盤為39齒,飛輪為23齒
?? ? ? 代入公式即可求出齒輪比為:?g = C/F = 39/23 ≒ 1.7?
?? ? ? 也就是說當小編踩踏大盤一圈,飛輪轉1.7圈,也就是後輪轉了1.7圈?
傳動比:?齒輪比乘以後輪直徑,即為傳動比。以D代表傳動比,b代表後輪直徑
?? ? ? ? ? ? ?它們之間關係用公式表示,即:?D = C/F*b = g*b?
由此可見,齒輪比確定之後,傳動比是與後圈直徑成正比的。
當齒比相同,傳動比越大代表需要更用力踩踏。?
例:大盤為49齒,飛輪為14齒,兩車後圈直徑分別為27吋(公路車)、26吋(登山車)
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傳動比(計算傳動比時習慣用英制):?
公路車?D=C/F×b=49/14×27 = 3.5×27= 94.5?
登山車?D=C/F×b=49/14×26 = 3.5×26 = 91?
由此可知,公路車比較快,不單只是車子的設計問題,也包括了車手的腿力的付出。
所以即使小編的小摺被公路車海放,也不能怪罪小編的愛車,如果小編踩傳動比大的車子都踩贏你
那小編踩傳動比跟你一樣的車子也是一樣海放你。
各位車友分享一下自己愛的的齒輪比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