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列宁.ppt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列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列宁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列 宁 革命战斗的一生 一、年轻的反叛者 二、建党[布尔什维克党-俄共]活动 三、领导十月革命 四、巩固新生政权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对列宁的总评 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月革命 推翻了_____政权(革命性质是_____) 革命后存在哪两个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什么政策? 《四月提纲》----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 作用:为十月革命指明了方向 但当时列宁对革命斗争方式还存在什么幻想? “七月事件” ----- 十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 建立苏维埃政权 四、巩固新生政权 1.退出一战: 领导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一战。 2.粉碎内外反动势力[协约国、白俄]进攻: ①时间:1918~1920年底。 ②原因: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勾结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③策略:把工作重心由和平建设重新转向军事方面。 ④结果:1920年底,苏俄人民终于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一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 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②时间: 1918~1921年。 ③内容: 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④积极作用: 对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二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 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极为不满。 ②实施:为了实行有秩序的退却,1921年3月,苏俄开始此政策。 ③内容: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④评价: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它的实施,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 基础。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三 3.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 ①经济建设: 1920年,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②民族建设: 苏联成立后,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 ③政治建设: 晚年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 对列宁的总评: 1924年,列宁病逝。他是继马克思、 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社会主义;世界现代史],他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 2000年俄国十月革命83周年? 图一为群众向列宁墓敬献花圈 图二为一位老人在列宁墓前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列宁 一、年轻的反叛者 原因: 主张: 表现: ①中学时代,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产生强烈的革命热情。 ②受其哥哥英勇行为的影响,强化了其革命思想。 ③阅读《资本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依靠人民,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平等的新社会。 ①中学毕业后,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流放。 ②1893年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 ③1895年在日内瓦会晤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 。 革命理想的确立 早期的革命活动 二、建党活动(布尔什维克党) 准备工作: 成立标志: 意义: ①组织准备 ②理论准备 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雏形) 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制定党纲: ②中央机关: ③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 布尔什维主义形成 标志着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也标志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列宁主义诞生 三、领导十月革命 理论指导: 领导革命: ①一战爆发后,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争的策略。 ②“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成为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③发表《四月提纲》 (背景、内容、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④1917年发表《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学说。 ①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