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唤“阿里巴巴”
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将深刻改变农村商业体系的信息化进程
每天早上6点,张永福就起床“伺候”自己的两个西瓜大棚。“去年的收成还不错。”他说,“所以今年继续种。”
张永福是山东青州谭坊镇的农民。不久前,记者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偶然发现一条西瓜供应的消息,随后与张永福取得了联系。张永福说,那是发消息5天后的第一个电话。第二天,记者试图重新找到那条消息,但已是非常困难。
“网上类似的信息太多了,每天更新的就有几千条。” 中国农业信息网技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从对政府和科研机构服务角度看,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在世界前列,但从对农民服务的角度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这样说,“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这对农民能否实现增收非常关键。”
刘永良模式
2006年3月6日,刘永良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因为今天是与加拿大有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正式签约日。
大桃协会在北京平谷区无人不晓。2002年7月,刘永良创办了北京平谷区大桃标准化种植协会,其初衷非常简单:一是农资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多,农民很难辨别真假,需要一个协会性质的组织代表农民出面;二是考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变得容易,但国内的农产品走出去却依旧困难,需要有这样的一个组织来引导农民走“标准化”道路。
平谷以桃为主的果树种植面积现有35万亩,大桃年产量1.2亿公斤。平谷大桃主要的销售区域在北京,但仅靠北京的销售,并不能给农民增收多少。“毕竟产量是一定的,而价格又差不了多少。”刘永良说。如果种植一些新品种,价格是高一些,效益也好,但如果不够规模,商家未必愿意上门收购,可能出现“种桃容易,卖桃难”的结局。
大桃协会要求会员按照协会的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刘永良为协会的桃子注册了商标:必丰特。2005年下半年,刘永良决定建自己的网站,“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桃协会和必丰特。”刘永良198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之后在平谷的林业局和乡镇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新事物,刘永良接受得非常快。
想建网站,但他不懂互联网技术。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能将信息经常更新,外加一个英文网页。
2005年底,刘的网站正式上线,为了引人注目,网站取名为“chinapeach”。但记者浏览后发现,网站内容只有产品展示和企业介绍。当记者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时,他沉默了一会儿,自言自语一句:“是简单了些啊。”
像大桃协会这样的模式本质上说源于先前农村的“二道贩子”(农村经纪人),就是将农产品找到销路卖出去,再将农民需要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引进来,销售给农民,从中赚取差价,“将这种模式规范以后就成了协会一类的机构”。至今农村仍有几十万人在从事农村经纪人这一工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头脑精明的农村经纪人,迅速抓住了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优势,通过上网发布、搜寻市场信息和建设网页等形式迅速捕捉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的有效信息。
“草根站长”的生意经
在我国,类似于大桃协会这样自发组织的农村协会,目前农业部统计的结果是14万个。不过,有研究人士表示,“活跃的不过2.5万家”。这2.5万家中,通过网络来进行销售和管理的并不鲜见。
对济南锦绣川的农民王富生来说,4月2日是双喜临门:一是接到上海客户2000公斤大樱桃的定单;二是自己想做的锦绣川果品网已经谈妥。
老王一边自己种果树,一边帮助外来客商收购果品,这种农村经纪人并不多见,老王的这一工作,每年帮助锦绣川销售果品上百吨。当然,也给自己增收了4万多元。
自己掏钱建网络,老王琢磨了大半年时间。他的设想是,锦绣川果品网将不仅提供当地产品的销售供应信息,而且还会建立农资市场的通道。“我有那么多的农民客户,完全可以作为推销农资的渠道,以后说不定还会赚到农资公司的广告钱。”他说。
在科技信息的提供上,网站可以作为一个载体和农科院等单位合作。“个人和农科院去合作是件难事。”他说。另外,他还想与一些IT科技公司联系,“以后网站上可以卖手机或者二手电脑之类的东西,都是乡里乡亲,至少不会出现网上骗人的事情”。
但让老王郁闷的是,至今还没有一家这样的公司对他的网站表示出大的兴趣。采访中,老王拿出他手绘的网站页面图迫切地问记者:你感觉我的想法怎么样?
农村的阿里巴巴何时现身?
农村信息化已倡导多年,IT厂商也趁热进行造势,恨不得8亿农民人手一台电脑,但究竟如何运作一直众说纷纭。不过,按照刘永良的说法,让农民上网和农村信息化完全是两个概念。“农民上网有什么用,把自己家里的5000斤桃子通过网络卖出去?”他说。
“即使在美国,农民上网也不是为了销售产品,而基本是娱乐。”中国农业网的产品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