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题二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材分析】
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点。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存在漠视态度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走过了独特的历程,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明确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懂得在近代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懂得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比较古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分析近代中华文化起衰振微的原因;结合自身的体会,认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明确对中华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感悟--------探究---------体验--------创造
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现代的兴盛---未来的繁荣
●教学活动过程
(一)感悟:中华文化古代的辉煌
文化学者眼中的古代文明:1999年9月,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探寻了世界各大文明古迹。今天,让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共同回顾这些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多媒体展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方面的有关资料。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人类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然而,余秋雨在跋涉四万公里之后,却发出了“千年一叹”!叹的是什么?“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接着他又提出了千年一问:“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
探究:结合教材62页材料,根据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探寻这些古代文明湮灭或中断的原因。
教师总结: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许多优秀的文化形态因为异族人的入侵而中断。其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的生命力衰竭、创造力衰微、凝聚力消解。
四个月之后,余秋雨一行结束了这次考察,回到祖国。
“确实不是一般的回国。我们是沿着西奈沙漠、戈兰高地、伊朗山脉一步步量回来的,我们是捧掬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的水一口口喝回来的,我们是抹着千年的泪滴、揣着废墟的叹息一截截摸回来的,我们是背负着远古的疑惑和现实的惊吓一站站问回来的。
我们要把这一切带回到一个地方。己经很近,就在前面,我们在离别之后读懂了它。 我们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外一条。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之中保住了-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
—余秋雨《千年一叹》
下面我们也去读一读中华文化。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代政治思想的主流是天命神权思想。奴隶主贵族宣扬其统治是由上天所安排的,人们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其实质是利用神权对奴隶进行欺骗,给统治阶级的统治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到了西周,统治者认识到殷商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丧失了人心,提出“敬德保民”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代表人物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统一了文字,这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