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语文九下《乡情诗两首》课件3.ppt

浙教版语文九下《乡情诗两首》课件3.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意背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读一读,想一想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 * * 9、古诗两首 1、读准音 2、知节奏 3、明诗意 4、入境读 5、会背诵 促 深 倍 忆 插 佳 逢 异 遍 遥 促 (促进)(催促) 深(深刻)(深切) 忆 ( 回忆) (记忆) 异 (异样) (差异) 逢 (相逢)(每逢) 佳(佳节)(最佳) 倍 (加倍)(倍数) 遥(遥远)(遥望) 遍 (一遍)(遍地) 插(插座)(插秧) 生字组词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南宋诗人叶绍翁,一年秋天,独自在外,触景生情,写下一首诗《夜书所见》。 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什么了呢?听到什么了呢?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南宋诗人。我叫叶绍翁,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我吧? 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外地。 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叶哗啦啦地响,好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到己漂泊在外,诗人怎么都睡不着,心里觉得更加寒冷。 忽然透过窗户,他看到不远处的篱笆间有盏灯火,仔细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用细枝从缝穴中小心翼翼地捉蟋蟀,尽管已经很晚了,却玩得十分投入。 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捉蝴蝶、逮小鱼的快乐情景,那时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啊!可时光过得飞快,自己早已告别了那美好的童年,此时此刻一个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于是,诗人起身坐到书桌前,在寒冷的秋夜里提笔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夜书所见 xiāo wú?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cù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七言绝句 tiǎo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1、tiǎo ①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来:挑帘子。②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灯芯,挑刺。③ 拨弄,引逗:挑衅,挑战。   2、tiāo ① 用肩担着:挑水,挑担子。② 挑、但的东西:挑着空挑子。③ 选,拣:挑错,挑毛病。 挑’字,就是‘抠,挖’之意,联系辞典里的解释,就与‘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的义项接近了。说得再简单点,就是‘捉’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梧桐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什么声音呢? 自己默读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3、“客”是指谁呢? 萧萧 叶绍翁 4、为什么是“客”? 因为作者客居他乡,独在异乡 1、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写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料想; 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 听觉 视觉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亲人朋友都在家乡,而自己在外面漂泊,感到很孤独。 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 么?想到了什么? 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他会想到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之夜点着灯和小伙伴一起捉蟋蟀,一起玩耍。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 。 我知道孩子们在捉蟋蟀, 翻译: 因为深夜的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1、找一找,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事物? 风,梧桐叶,江,儿童,篱(篱笆),灯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 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颂千古的名句。 1、这首诗的题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