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课件)第六章土壤分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六章 土壤分类 Simonson先后提出了单个土体(pedon)与聚合土体(polypedon)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土壤多级系统,按聚合土体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首先,将相似的聚合土体归并为土纲;其次,据土纲的差异性,将土纲细分为亚纲,再按亚纲内次级土壤性状的差异性,将亚纲细分为土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目的、任务和原则 根据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以及土壤的肥力特征和利用改良特征,把具有共性的土壤归属在一种类型,而把具有差异性的土壤归属为另一类,这种分组方法称之为土壤分类。 二、土壤分类任务及原则 (一)土壤分类任务 1、系统地反映土壤发生过程以及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对于鉴别和认识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2、明确各类土壤的属性、土壤的肥力特征和生产性能,为合理利用土壤,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 3、在土壤的资源调查和评价方面有所反映 。 (二)土壤分类原则 1、应把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统一起来,根据这些综合特征进行土壤分类。 2、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应统一的进行分类。 3、应逐渐地由形态描述向定量化指标发展。 第二节 中国现行土壤的分类 一、我国古代土壤分类 古代的土壤分类体系是从生产实际出发,以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宜为基础,具有高度的实用性。 如?禹贡?一书中根据土壤颜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九种,每种又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共九级。中国古代的土壤分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的土壤名称一直沿用至现代,如垆土、黄壤、黑土等。 二、我国近代土壤的分类 第一阶段: 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 第二阶段: 1949--1958年 第三阶段:1958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 1958年开展的全国土壤普查。总结了农民群众认土、用土、改土的经验,拟定了农业土壤分类系统,充实了基层分类,分类命名上,采用农民群众名称为主的逐级命名法,使我国土壤分类克服片面学习外国分类倾向,开始走我国土壤分类的道路。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分类仍采用发生学分类原则,最后于1992年确定。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阶段 提出七级分类制: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共分12个土纲。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高级分类单元,又以土类为基本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和变种为低级分类单元。以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根据成土过程共性来划分,即把具有相近成土过程的土壤归并入一个土壤中,如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均具有明显富铝化作用,归入铁铝土土纲。 根据土类间的成土过程和土壤性状的共性加以概括,共分为12个土纲,分别为: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高山土。 1、土纲 2、亚纲 根据同一土纲中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差异划分,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温度状况差异用作亚纲的划分依据。 3、土类 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和土壤属性来划分,把具有这些相同特征土壤归入同一类,相同的土类具有相同的成土条件和主导成土过程。不同土类之间在性质上应有质的差异,如东北黑钙土与黑土。 4、亚类 在土壤范围内,根据土壤过渡性特点而划分,即在同一土类中,除主导土壤形成过程外,还有次要的或附加成土过程,这种次要的成土因素或附加的成土过程可作为划分亚类依据,如黑土中又划分为草甸黑土,表潜化黑土,白浆化黑土等亚类 5、土属 土属在高级分类单元与土种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分类单元,主要是根据母质、水文等地方性因素以及土壤的残遗特性来划分。 6、土种 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根据土壤发育程度或熟化程度来划分,土种是生产和群众用土时采用,如马肝土,黄泥土等。 7、变种 变种是土种范围内变化,一般以耕作层或表层的某些较小变化来划分。 土壤发生分类的不足表现在: ① 主观性与理论推理性强; ② 过分强调生物、气候等地带性因素; ③ 强调中心概念,但土类界限较模糊; ④ 发生分类缺乏定量化指标。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特点: ①以诊断层及诊断特性为分类基础。 ②保留我国土壤分类特色(如耕种土壤)。 ③土纲、土类等重新命名。 但目前还没有被完全采用,而且推广难度大,由于定量化,诊断层及诊断特性确定均需要大量数据。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阶段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制,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6级 淋溶土 高山土 富铁土 人为土 形成土 雏形土 均腐土 盐碱土 潜育土 水成土 盐成土 半水成土 干旱土 初育土 变性土 漠土 铁铝土 干旱土 火山灰土 钙成土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