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机制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机制”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收稿日期:2004-04-28
作者简介:范春, 男, 生于1971年, 硕士, 主管药师, 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文章编号:1001-8751(2004) 05-0230-03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机制及防治
范 春 牛其昌 王 颖
(青岛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青岛266001)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依靠藻酸盐聚集为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膜, 在生物膜内, 细菌之间通过接合作用来实现信息的传导。红霉素能抑制鸟甘酸二磷酸甘露糖脱氢酶(guanosine diphospho -d -mannose dehydrogenase ,
GMD ) 的产生, 并呈剂量依赖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有效地增强多形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 PMNs ) 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吞噬作用, 并能抑制菌毛的颤动。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生物膜中图分类号: R978. 1+5 文献标识码:A
生物膜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而形成的
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 ) 相对应的生存形式, 是细菌生来具有的本领[1]。不同的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是不同的, 铜绿假单胞菌极易形成生物膜, 且极具耐药性, 临床许多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某些慢性顽固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性泛细支气管炎、囊性纤维化、骨髓炎等) 都与之密切相关, 国内外给予了较多关注。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111 空间结构
铜绿假单胞菌表面形成一层胶状黏液层, 黏液层可以部分游离, 黏液层为细菌细胞的代谢产物, 为多糖蛋白复合物, 该多糖蛋白复合物主要成分为藻酸盐(alginate ) , 铜绿假单胞菌依靠藻酸盐聚集为有一定厚度、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生物膜, 以适应外界不利环境, 保护菌体的生存。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CLM ) 对生长在生物膜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作断面图像扫描, 观察到生物膜由不同片状物组成, 被膜高度亲水, 游离端结构有73%~98%的细胞外物质和空隙组成, 有人
称这种结构为被膜“建筑物”[2]
。生物膜内的细菌根据位置的不同, 分为三层, 由外到内分别为游离细菌、表层细菌和深层细菌, 表层细菌与游离细菌的生物性状较为相似, 深层细菌生长繁殖缓慢, 菌体细小, 加之生物膜对其内部细菌的保护作用, 抗菌药物难以发挥
作用[3]。从生物膜形成的遗传基础看, 菌毛是铜绿假单胞菌黏附于介质表面十分重要的结构, 能加快细菌黏附速度, 而黏附速度对细菌的黏附十分重要。藻酸盐对生物膜的形成和稳定其三维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相关细胞的胞外多糖相关
基因algc 的转录活性比游走细胞增加4倍。总之, 细菌在形成生物膜的不同时期启动某些基因的表达而抑制另一些基因的表达, 这对生物膜的形成和稳定生物膜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4]。112 藻酸盐的抗原性
藻酸盐具有抗原性,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藻酸盐抗体, 因此, 当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定植形成感染后, 其产生的藻酸盐会在呼吸道局部与藻酸盐抗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介导炎症反应, 造成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渗出, 从而在感染基础上进一步引起呼吸道的免疫病理损伤, 这已在小鼠病理模型的实验中得到确认[5]。方向群[6]研究发现被藻酸盐免疫过的小鼠在吸入铜绿假单胞菌后, 引起较强的气道局部炎症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与诱导了炎性因子白介素(IL -12) 的释放有关。113 生物膜内细菌的信息传导
在生物膜内, 细菌之间通过细菌的产物来实现信息的传导, 高丝氨酸内酯已被证实为生物膜内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分子。Davies [7]研究证实,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 细胞间信号传导系统(LasR ~LasI 信号系统) 起关键作用, 该系统主要参与细菌生物膜的分化。鞭毛是细菌的泳动器官, 铜绿假单胞菌有一根鞭毛生在菌体的一端, 运动极为活泼, 这为细菌间进行接合作用创造了条件。铜绿假单胞菌间可以通过性菌毛作为接合桥, 进行DNA 片断的转移和基因重组, 这也是细菌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8]。糖肽耐药
?032?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9月第25卷第5
期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因可由转座子、质粒携带, 通过细菌间结合作用来传
递[9], 铜绿假单胞菌间是否有此传递过程尚不得而知。2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内菌株的耐药性211 生物膜的免疫逃逸柴栋等[10]对大鼠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用设备技术规程-联轴器维修技术标准200808.doc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四川爱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T/CAQP 001-2017_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pdf VIP
- 全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实施方案.doc VIP
- 财务管理在交通与道路工程中的应用.pptx VIP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六年级 第4课《相信自己》课件.pptx VIP
- 国庆节的国庆文化知识竞赛.docx VIP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会议记录.pdf VIP
- T SHAEPI 001—2022 净味环保沥青气态污染物减排性能技术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