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刑法问题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 容 摘 要 犯罪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不仅手段日益多元化,高科技化,而且 出现了犯罪群体扩大化、低龄化的现象,犯罪率有增无减的态势让人们开始反思刑事政 策的症结所在,而世界范围内人权保障浪潮的兴起,又在呼吁刑罚轻缓化、个别化时代 的到来。但刑法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无论是行为刑法还是行为人刑法都没有很好得解决 刑罚个别化的问题,也没有有效实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人们发现对犯罪的治 疗不应再局限于“堵”的老路,而应寻求“疏”的途径。人格刑法的诞生为有效实现犯 罪预防带来了希望,自从日本学者大冢仁提出“人格刑法”这一概念以来,逐渐受到人 们的追捧,世界范围内,对人格刑法的讨论亦如火如荼,对人格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是不 一而足。人格刑法立足于刑罚的个别化,本文在吸收人格刑法理论的基础上,主张应建 立行为加人格的二元定罪机制,有效控制入罪,实现刑罚轻缓化,并将人格因素贯穿于 定罪、量刑、行刑的整个过程当中,同时,应运用人格因素于犯罪预防过程当中,从源 头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本文在对人格概论,及刑法经历的行为刑法——行为人刑法——人格刑法的发展历 程作出介绍的基础之上,最终提出应在整个刑事司法过程中贯穿运用人格因素的结论, 文章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人格的刑法意义。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人格的概念、特点 及犯罪人格的产生原因;2、人格刑法的形成背景,对行为刑法、行为人刑法以及人格 刑法进行了概述;3、阐述了人格引入刑事司法的意义。 第二部分对人格调查制度进行了阐述。主要从人格调查的主体、调查程序的启动和 实施、内容、法律价值及障碍四方面对人格调查制度进行剖析。 第三部分论述了人格刑法下的定罪、量刑与行刑问题,即人格因素引入到定罪、量 刑、行刑环节的意义及影响。 第四部分论述了人格刑法下的保安处分问题,力图为刑罚的轻刑化及实现犯罪的有 效预防探寻道路。 关键词:人格;人格调查;二元定罪机制;轻刑化 Abstract The ever-increasing trend of crime so that people began to reflect on the crux of the criminal policy,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worldwide rise of the tide, but also calling for punishment of playful, individual-oriented era.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riminal Code, whether experienced or criminal acts were criminal acts are not well have to solve the issue of individualization of punishment, n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crim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crime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in the blocking of the old road, but should seek Shu means. Personality of the criminal law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the birth brings hope, since the Ren-Otsuka Japanese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personality of the Criminal Code, the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