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_二——历法常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化常识_二——历法常识

【题文】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对文言文的考查拓展到了文化常识,增加了文言文的考查难度。为了准确地把握文言文大意,争取得高分,我们在学习中就需要对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和积累。 古代历法常识就是文化常识中经常考到的一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就对常用的一些历法知识进行一下讲解。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注意:年号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干支纪年法,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如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      孟夏、仲夏、季夏,      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纪日法】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古代的月相纪日法 月相纪日法(最常用)。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下九为农历每月的十九。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三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表。 天色纪时 夜 半 鸡鸣 平明 日出 食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 (3)五更报夜。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时间 19-21点 21-23点 23-1点 1-3点 3-5点 【随堂演练】 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 B.《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 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 【答案】A。 【解析】“孟”“仲”“季”分别按照一季中的三个月份的顺序来排的;仲秋指农历八月。 【学以致用】 1.判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的正误,有错之处请在下面划横线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1)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shuren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