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关于郭超人事迹、新闻作品及新闻思想的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郭超人事迹、新闻作品及新闻思想的研究综述
李莹
【摘要】郭超人是新中国著名记者、新华社社长,在他40余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既有深入调研采访、不畏艰险的记者实践,也有独具特色、坚持党性原则的理论创见。但国内对他的研究尚不完善,多停留于引例分析的阶段。本文对我国关于郭超人生平事迹、新闻作品及新闻理论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类,以说明郭超人的研究价值和在新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郭超人 新闻工作者 研究综述
郭超人(1934—2000)(曾用名蓝汀)是新中国培养的杰出的新闻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新华社工作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1970年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郭超人曾采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郭超人生前与各国新闻界人士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往,曾担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通讯社组织主席。走向高原新闻记者郭超人郑鸣蓝冰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以郭超人的记者生涯为研究对象。郭超人是他所处时代优秀记者的一个典型代表。《英雄登上世界之巅》、《驯水记》和《历史的审判》等作品,体现了他思想的前沿性,也受到的时代局限。郭超人以影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国家的发展决策为追求目标勤奋刻苦,不惜冒生命危险坚持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注重理论修养,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些都在主观上决定了他定能取得优于一般记者的成绩。而在政治风云变幻的年代,他所取得的成绩,也不乏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这样一个典型,折射那个时代出色记者的面貌。任俊英《典型报道的话语分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6-05-10)认为,典型报道的“名记者和名编辑”,更多地承载了官方的期望和要求,他们所做的典型报道形成主导模式,他们也更容易成名。郭超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与媒体组织的互动中形成对组织的情感依赖,并以努力生产更多的“体制内”作品表达对组织的忠诚,实现自觉地内化服务、服从于宣传体制。
彭远方在《典型报道的“议程”》(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04-01)“典型报道的传统议程”中,认为提炼主流社会需要的某种思想借以影响并为公众设置议程的情况在典型报道中非常普遍。新华社记者朱幼棣在回忆自己写作典型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时,强调了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作用,称郭“确定了孔繁森报道的主题思想,并自始至终组织指挥了这一战役性的报道”。郭超人提出,孔繁森的精神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二是在工作中改革开放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民族团结的模范。后来通讯主要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作者从这个实例中看出,传统典型报道的推出过程往往是自上而下、严密策划的议程设置过程,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都会积极参与,对于政府控制下的媒体来说,也就成了必须要执行的政治任务。
2、体验式报道
郭超人1960年随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写下《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等名篇的事迹,被当做体验式报道的典例。石蓬勃在《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3-06-01)中阐述体验式新闻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时,称郭超人的《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为“近代体验式新闻的典范之作”。“至此体验式新闻已经真正开始为我国记者所用。”
郭光华《对“体验式报道”的几点理解》(《新闻记者》,1998-07-15)论述道,任何采访活动都会有记者的主观感受参与其中。体验式采写对事物的把握会更准确可靠,并且,对他所未能直接参与的内容,更能做揆情度理式的理解。郭超人曾说,由于他对攀登珠峰有过两次实地体验,所以尽管以后的登山活动他未参加,但登山队员们在7000米以上的情况他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想象得出他们的一切,能比较真实比较生动地把这一切反映出来。”
3、写作技巧与风格
郭超人以通讯见长,许多文献都引用他的通讯片段进行文本分析,对其写作风格与思想内涵进行概括,或通过分析他的作品特点,总结通讯写作的结构和手法。虽然大多数仍然只是片断式举例引用,但不乏有价值、有创见的分析。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琐碎,现整理如下表:
分类 文章名 作者 引用片段来源 研究要点 写作风格与思想内涵 《新闻写作要提倡一点风格和“流派”》,《新闻前哨》2002-08-25 蔡华东 郭超人作品 语言大气磅礴、清新刚健、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把水烧到一百度》,《新闻前哨》2001-01-25 江作苏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新闻作品离不开“思想感情”、“理论深度”、“时代精神” 《新闻报道怎样写出新意》,《新闻爱好者》2002-05-30 王志 攀登珠峰的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