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地球表面形态ppt(34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说明】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如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等,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a.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b.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②板块的运动:主要有两种,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二是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③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练一练;【解析】由图示可知,①是褶皱,②是风蚀蘑菇,③是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其中褶皱和断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而每一地貌形成都是由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1)A(2)D
;容易题—2015年上海检测题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江南丘陵的梯田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解析】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索明乌从成因上看是冲积岛,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江南丘陵的梯田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以上三项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喜马拉雅山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以内力作用为主。
【答案】D
;练手题;1)世界的海陆分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2)世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我国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多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紧密结合图。试题提供的是六大板块示意图”,这就必须运用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来回答问题,特别是第(3)(4)两题,更必须从图上的我国地理位置和板块运动的方向来进行具体分析,回答的文字要简明扼要。; 【答案】(1)长期以来因地壳运动引起大陆不断漂移和板块不断运??。
(2)受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一喜马拉呀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和地震活动。
(4)可信。由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北端的印度半岛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的下面俯冲,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半岛不断地北移,最终将逐渐消失。
;【解析】本題考查区域定位能力与板块位置及边界。结合经纬度
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南亚的西南,东南亚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其自身
位于亚欧板块,东侧为太平洋板块,西倒和南侧为印度洋板块,故该区
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的北侧
【答案】C;(1)张力和挤压力都能形成断层,但褶皱只能由挤压力形成。
(2)由于存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地形倒置现象,因此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向斜、背斜最可靠的依据。
(3)褶皱山和断块山在外貌景观上的最大差异是山坡的陡缓。褶皱山山体一般连绵分布;断块山常形成巨大的陡崖,地势险峻。
(4)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般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而形成的,岩层是连续的;而断块山是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地质构造规律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掌握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
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
水,故找水可向向斜槽部打井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
造。天然气密度最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密度
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位置。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等矿产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而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运走了。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引发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部分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两断层之间的岩块下降,两侧升高,形成的地质构造为地堑,表现在地貌上为谷地上发育的平原(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这一地形往往发展成为农业区。
;(1)沉积规律
①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漸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膜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
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科学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反应是否发生复习(共10张PPT).pptx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 (共33张PPT).pptx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的化学性质复习(共12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共22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石灰”的三生三世(共16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共15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分类认识酸碱盐(共22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共18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共11张PPT).pptx
-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复习实 验 探 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共15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一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26张PPT).ppt
- 人教版初中物理2011课标版 九年级第十七章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共16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27张).ppt
- 人教版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发展课件(30ppt).ppt
- 人教版必修三 高二历史 第 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48张PPT).ppt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治理 (23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共23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2 语文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课件 (共132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测试题.docx
- 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34ppt).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