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 吆喝
精彩开篇词
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有人说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也有人说,只要在京城胡同遛上一圈,就等于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馆。北京的特色就俩字——京味儿,可北京的风情讲起来,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张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
学习目标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4.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现在卖东西的吆喝声已越来越少,但人们不会忘记看旧中国的电影街市中那商贩的叫卖声,如今这些声音已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今天让我们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听听那悠扬的叫卖声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囿(yòu) 钹(bó) 招徕(lái)
铁铉(xuàn) 饽荠(bí qí) 秫秸秆(shú)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招徕:招揽。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2.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思路。
【交流点拨】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2.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二)文本探究
1.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交流点拨】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
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赏析。
【交流点拨】(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在上下文中衔接自然,体现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们面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了出来,又顺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3.早、晚、四季各写了哪些吆喝?重点写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早晨:大米粥、油炸果的、卖青菜、卖花儿的、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
重点是写晚上: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
四季:蛤蟆骨朵儿、雪花酪、秋海棠、柿子、糖葫芦、烤白薯……
4.吆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音韵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方法:借甲事物形容乙事物:葫芦儿——冰塔儿
夸张手法:小玩艺儿赛活的
具有戏剧性:就剩两挂啦
告诉制作过程: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
音韵节奏:有的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有的忽高忽低,如卖荷叶糕的,“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还有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DAW]常州新运河概念性规划与中心区城市设计118页2004.pdf
- [医学精品]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管理系1.doc
- 13中级会计·张志凤基础班·007第二章存货3.doc
- 2013年401基础知识-主管中药师讲义34.pdf
- 2013年402相关专业知识-主管中药师讲义2.pdf
- 2013年402相关专业知识-主管中药师讲义10.pdf
- 2013年402相关专业知识-主管中药师讲义39.pdf
- 2014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_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doc
- 2014年12月四级真题听力题.doc
- 2014年东莞市东华中学小升初语文入学试卷.doc
- 0113大型客运站作业计划编制模拟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 2003_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pdf
- 2010年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知识赛练习卷ABCDE卷汇总.doc
- 2011年12月英语六级真题A-福建省对口.doc
- 2012年中学学校班级管理经验总结-班级工作总结.doc
- 201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英语语法试卷.doc
- 2013-11-23齐星铁塔德兰士瓦金矿资产公司TransvaalGoldminingEstatesLtd340号采矿权评估报告书719k[].pdf
- 2013-14年404专业实践技能讲义71.pdf
- 2013版401考题预测班讲义10.pdf
- 2013版402考题预测班讲义3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