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节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幻灯片.pptVIP

第八章节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 与觉醒中的重要作用 a、孤立脑标本在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和下丘之间横断猫脑,此后猫陷入永久睡眠状态。 b、孤立头标本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猫脑,则猫保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 c、布雷默以此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 1、1937年著名生理学家布雷默建立了猫的孤立脑标本和孤立头标本。 2、1949年意大利著名电生理学家莫鲁齐和马古恩发现,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动物的觉醒反映。 四、对睡眠机制的现代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睡眠机制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科学事实,证明脑内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结构,其生理、生化过程的维持与转换对睡眠具有重要作用。 1、哈弗大学医学院的赔本海姆等人报道,从睡眠剥夺的山羊脑脊髓液中提取一种睡眠因子,将其注入大白鼠脑室内,导致大白鼠活动减少,睡眠增加。 2、蒙尼尔等人在脑化学、电生理学和动物睡眠行为的综合研究过程中,提纯和确定了一种内源性睡眠肽的化学物质及其生理作用,并将之定名为“-诱导睡眠肽”。 五、睡眠周期与生物节律 人类夜间睡眠中每个周期大约为90-100分钟,猫的睡眠周期约为25-40分钟,大白鼠的睡眠周期为6-10分钟。 鲁萨克等人发现,电刺激视交叉上核对睡眠的影响,决定于刺激的时间。如果电刺激出现在动物活动期间的前一阶段,则延长动物觉醒的活动期,使睡眠推迟出现;相反,电刺激发生于动物活动期的后一阶段,则缩短活动期,使动物较早进入睡眠状态。 第六节 作为人类本能行为的 语言和意识 达马西奥将自我意识看作是意识的始端,再将自我区分为原始自我、核心自我、自传式自我。 原始自我是对自身机体当前状态的一系类无意识的表征。 核心自我是把发生在自身机体的事件短暂而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的过程。 自传式自我是对机体过去经验有组织的记录。 第六节 作为人类本能行为的 语言和意识 达马西奥将自我意识看作是意识的始端,再将自我区分为原始自我、核心自我、自传式自我。 原始自我是对自身机体当前状态的一系类无意识的表征。 核心自我是把发生在自身机体的事件短暂而有意识地联系起来的过程。 自传式自我是对机体过去经验有组织的记录。 第六组 渴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促使机体实现饮水行为。渴和饮水行为, 是由于体内缺水所引起的,称为原发性饮水;由于生活习惯和预 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成为次发性饮水。 一、渴与原发性饮水 机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66%)分布在细胞内,是细胞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将之称为 细胞内液;细胞间液(分布于细胞之间,占26%)、血液(7%)和闹脊液(不足1%) 总称为细胞内液。在血液与细胞间液之间由大量毛细血管壁形成屏障,在细胞间液和细胞 内液之间,由细胞膜构成屏障。这些生物膜对体内溶解的各种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进 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以维持生命过程。生物膜技能变化,细胞内、外液的比例,容积或 渗透压的变化,均可导致机体的渴感。在诸多因素中,水和盐是影响口渴的两种最直接的 物质。口、消化道、肾脏和脑的一些结构在调节渴感与饮水行为中都气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现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成图8-1. 二、次发性饮水 人们用过的丰盛佳肴之后,总会饮上几杯香 茶,即使并不觉得口渴,饮水液成为自然的 惯例。这类由生活经验和习惯所引起的次发 性饮水,往往具有渴的预见性。 生活条件、工作性质和生活规律都是影响次 发性饮水的重要因素。 口渴以后引起的饮水行为,一般总要达到 解渴感(satiety)之后才停止。生理心理学家 们应用食道分离手术(esophagotomy)建立 许多关于“假饮”的标本,研究口腔、咽、胃、 肠等感受器在解渴感中的作用。这类研究发现, 口腔和咽的感受器虽可以产生解渴感,但其作用 极小,且是胃肠引起解渴感的次级效应。如果将 食道手术切断,动物经口饮入的水达不到胃即漏 出体外,则动物在渴感之后就会不停地饮水;反 之在胃中造一套管,通过此套管将水直接注入胃 中,则动物很快停止饮水行为。 总之,目前认为胃、肠 对于解渴感比口、咽 有更大的作用。 三、解渴感 第二节 摄食行为 人和动物之所以 摄食,是因为饥渴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