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4.13《兰亭集序》课件.ppt

2018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4.13《兰亭集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写法归纳 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第二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 2.技法指导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要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魄力,面对机遇和挑战,才能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1)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2)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针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寻求答案,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开展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3.随堂练笔 以“读书”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立意高远,200字左右。 4.他山之石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从陈老的诗句中,我们读出了他的那份坦荡,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条艰辛道路,那是什么给了他这种惊人的勇气呢?余英时的一句话给了我答案。他说:“知识分子天生就是文化价值的捍卫者,正因为有了超越的精神力量,他才能对现实中的不平提出批判。”是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民族、民生的关切,对历史的严肃认真,让陈寅恪选择了这条道路,最终流芳百世。而在同样的考验面前,有的历史学家却成了软骨头,虽为新儒学大师,却甘愿做了“侍臣”,与陈寅恪的节操相比,霄壤之别。 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品味。要学会发现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兰亭集序》开头的美景,就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我们虽不是“群贤毕至”,能不能与三五朋友,临清流而赋诗,提壶觞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我们能不能发现“一觞一咏”的乐趣?“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我们是不是有“信可乐也”的情调?有人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需要情趣,美景也需要慧眼。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适用于“生活需要发现”“要用心体会生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等话题的写作中。 幽兰寂寞自流水 飘然一羽 带上故事访兰亭,犹如赴一场千年之 约。那是一个冬天,北国寒意攀升,江南 草木凋零的时节,我因公事出行,如一 只过路的飞鸟,暂栖于古越国之地的绍 兴。在一个并不明媚的下午,我在朋友的引领下迫不及待地向兰亭进发了。 一入兰亭,向前走几步,便有一方鹅池映入眼帘。数只白鹅端浮于水上,心里明知是造景的需要让它们优游于这里,与舞台上的道具别无二致,但因心中知王羲之爱鹅,所以看那白鹅倒也平添了几分端丽与优雅。相传王羲之爱鹅甚痴,有一个道士养了许多鹅,羲之多次去观赏,喜欢得不得了,请求道士将鹅卖给他,道士跟他讲了个条件,说羲之肯为他写《道德经》就将鹅全部送他。从不轻易给人写字的王羲之慨然应允,写罢欣然“笼鹅而归,甚以为乐”。感觉在这样的故事里,王羲之很像一个率真的孩子,为了心中想要的一件东西,不计价钱,吃了亏也像得了大便宜似的,隔着久远的年代,依然透着说不出的可爱来。难怪大诗人李白为此题 诗曰“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了,还戏谑他“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想着这些典故,再细端详那几只鹅,觉得它们真是幸运,竟被王羲之日日欣赏不厌,还从鹅的姿态中悟出书法灵光来。据说王羲之对照鹅的姿态精研书法神韵,尤其一个“之”字更是从白鹅修长而美丽的脖颈上得到启迪,一篇《兰亭集序》就有二十多个“之”字,各具神韵,惊羡世人。或许,真正的艺术大家,都是一个与自然最接近的孩子,那么容易与万物实现交流共融,哪怕仅仅是几只白鹅。 在一处修竹环抱的开阔之地,一条蜿蜒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溪水两侧各置几个圆形坐垫,旁边伫立着两位古代仕女,这便是当年四十一名士风雅集会的曲水流觞处了。这里的景色布局一如《兰亭集序》所描绘的那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这条溪按古时的叫法应叫兰花溪,溪边兰草夹岸,想象一下,若不是冬天,岸上香风竹韵,一定非常怡人。行至此处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