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考前审题能力培养练习
专题一 考前审题能力培养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时,要着力培养审题能力,既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基础要求,也是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下面着重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希望能为学生二轮高效率的备考以及考前增分提供一些参考。
培训一 选择题审题能力考前培训
1.题干及选项关键词的审读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
【示例1】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
A.NH、K+、Na+、CO、NO
B.K+、Na+、Fe2+、SO、NO
C.K+、Na+、NH、HCO、AlO
D.K+NH、Na+、NO、I-
关键词:
①pH=1溶液呈酸性,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排除A、C;③无色,排除B;选项D正确。
2.审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文字叙述中,需要认真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条件。现在高考命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并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所考查的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示例2】 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NO、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假定溶液足量),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35.5∶108 B.71∶108
C.8∶1 D.16∶207
隐含条件:
3.审题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条件
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对应试者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
【示例3】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2H2OFe(OH)2+2H+
若在此溶液中加( )
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 D.无明显变化
干扰条件:
向左移动―→误选A。因加入盐酸后,溶液中存在H+、NO,把Fe2+氧化为Fe3+,正确答案为C。
4.审题时要注意有效数据的提
所谓“有效数据”是指题干中出现的或隐含的对解决问题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数字或字母。命题者经常在一些题目中故意给出一些多余的数据信息,增强了迷惑性,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关数据的干扰,去伪存真。
【示例4】 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 mL 0.60 mol/L NaOH水溶液;②20 mL 0.50 mol/L H2SO4水溶液;③30 mL 0.40 mol/L HCl溶液;④40 mL 0.30 mol/L CH3COOH水溶液;⑤50 mL 0.20 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有效数据:
五种溶液的浓度均很小,水分子的数目比其它离子和分子的数目要多得多,所以溶液中离子、分子总数D正确。
5.审题时要注意图表信息的分析
图表信息主要包括转化关系框图中的信息、图示表格信息、坐标曲线中的信息、实验装置中的信息、实物图中的信息、模型图中的信息等。对于试题中的图表,要认真分析,发现图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挖掘图表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总结图表中表达的化学规律。
【示例5】 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反应CO2(g)+C(s)===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答案 BC
6.审题时要注意化学用语的正确运用
化学用语属于化学学科的语言,1)区分五种符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标注符号、核素组成符号和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2)规范五种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最简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5 物质的制备及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练测)(解析版).doc
- 专题16 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的理论综合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解析版).doc
- 专题16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测)-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下册)(解析版).doc
- 专题17 以物质的性质为线索的理论综合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原卷版).doc
- 专题16 有机化学基础-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练测)(原卷版).doc
- 专题15 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和策略-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原卷版).doc
- 专题17 以物质的性质为线索的理论综合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解析版).doc
- 专题10 第一单元(206张).pptx
- 专题18 以离子性质为基础的无机推断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原卷版).doc
- 专题18 以离子性质为基础的无机推断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