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鄂教版语文六下《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docVIP

2017春鄂教版语文六下《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春鄂教版语文六下《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

17 《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8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新课,自学生字词。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     轩榭xiè 皴裂cūn 虬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须髯rán 老妪yù 荫护yìn 瀛胜楼yíng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师生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晋祠。)    2、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     (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三、研读文本2——5节    1、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    3、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说,后总说。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     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左扭柏。)     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    4、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      (多清静柔。)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