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 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
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
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竞选班干部
第一次走夜路 第一次表演
第一次得奖 第一次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旅行
……; 回忆自己生活中曾经经历过的“第一次”,从中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对自己启示最大的一次作为话题材料。
注意:选择的话题要有新意,是自己的真实经历。; 选择话题,要认真进行语言组织,在心里打好腹稿,仔细想:
1、事情的经过怎样?
2、当时自己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当时的的感受如何?
4、事情的结果怎样?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1、事件叙述的完整。
2、借鉴课文的表达感悟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前后呼应、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能从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更真实的感觉。;难忘的“第一次”;; 1、回顾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是怎样讲述“第一次”的?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2、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理清写作脉络。考虑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件事,事情的经过怎样?
3、当时自己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当时的感受如何?
5、事情的结果怎样?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①一想起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我就觉得十分好笑。?
②人的生命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人的成长犹如花开那样灿烂和美丽。一件事即使重复做了几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
③“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我再行。”这首儿歌是我在幼儿园时学的,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每当我唱着这首儿歌,就想起来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当一次警察,第一次感受当警察的滋味。; ??①现在,想起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我当时是多者幼稚可笑啊。
? ②在成长的历程中,这是我刻骨铭心的“第一次”。
? ③这一次使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曾经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才有了人生的开始,人生的光彩,人生的辉煌。?
…… ;难忘的第一次; 走进生活,精心选择材料。
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写出了饶有兴趣、颇具哲理的文章。在写作前,我们应该走进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引发了我们的联想,启迪了我们的思想,精心筛选其中的一个,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1、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入挖掘主题。
在《手指》一文中,作者抓住了五根手指形状和性格上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进而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写事物,贵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具体地将其描绘出来,并从事物的特点中生发自己的感悟,进而点明主题。如,我们描绘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或许会引发对生命的赞美;描写蜜蜂采蜜,或许会引发对劳动者的歌颂;描写奔流的河水,或许会引发对岁月流逝的思索……
总之,主题应从事物的特点中挖掘,事物的特点要紧紧为表现主题服务。;2、明确表达方法,巧妙布局谋篇。
写作前,要认真总结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鲜明,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如《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阐明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手指》运用了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的方法,说明了“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一人生哲理。
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意图精心选择表达方法,认真进行布局谋篇。 ;;;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第一:仔细观察图画,把握画面内容。
1、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
2、从人物衣着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3、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假文盲”是什么含义?; 第二:展开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讲解材料.ppt
- 《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1同课异构课件:1.1宇宙中的地球1培训资料.ppt
- 《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1同课异构课件:1.1宇宙中的地球2培训资料.ppt
- 《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1:4.2. 氯 气 同课异构课件1教学讲义.ppt
- 《教育学》第十三讲《我国的教育目的》说明讲解研究报告.ppt
- 《金版学案》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31张)培训资料.ppt
- 《金属工艺学》第一章说明讲解复习课程.ppt
- 《经典cad基础教程》说明讲解研究报告.ppt
- 《经济生活》高考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方法探讨说明讲解研究报告.ppt
- 《经济生活》图表题解题方法说明讲解教材课程.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