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5.黄河颂(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5.黄河颂(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习题:5.黄河颂(解析版)

5.黄河颂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九曲连环(____) 滋长(_____) 高山之巅(____) fēng(____)火 气pò(____) péng pài(______) 狂lán(____)  wǎn(____)转 píng zhàng(______) bǔ(____)育 【答案】 (1). qū (2). zī (3). diān (4). 烽 (5). 魄 (6). 澎湃 (7). 澜 (8). 宛 (9). 屏障 (10). 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九曲连环”的“曲”不能拼成“qǔ”;“狂澜”不能写成“斓”。 2. 《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成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学§科§网...学§科§网... 3.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观察几个选项文字上的区别,从历史发展演变时间角度来理解此题,自然环境(黄土地)是先形成的,人类(黄皮肤的部落)是后出现的,有了人类才会有文化(黄河古文化)。 考点:语句连贯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易于阅读理解,对选项内容学生稍有历史常识了解三个短语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解答此类题,需要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和分析的技巧,平时多阅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____)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____) 【答案】 (1). (1)比喻   (2). (2)夸张、拟人 (3). (3)反复 5. 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 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B.“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而非指普通人多,成语使用不恰当。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