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东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汕头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东里中学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A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BCD项。 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2.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黄河附近筑堤自保,甚至还恶意将灾害引致邻国。战国时,赵国曾将黄河决堤以浸淹齐魏。这说明 A. 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B. 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C. 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 D. 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自为政,不仅导致战争,还破坏百姓生活,可见国家统一十分必要,故D正确;A中材料没有体现;B中没有论及威胁中央集权信息;C中没有提及分封制信息。 3.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通过强大的军事扩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所以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 康熙皇帝曾说:“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由此可知康熙时期 A.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 官僚制度尚未成熟 D. 君臣权限划分不明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材料清康熙“臣下可仕则仕……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所能体现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是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在宋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故B项错误;中国的官僚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走向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君臣权限的划分,故D项错误。 5. 明代科举考试流程有严密的程序。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这一记载表明明代 A. 人才选拨更加注重形式 B. 科举制的影响日益扩大 C. 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 D. 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行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科举制考试程序的严格化,体现出科举制的影响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科举考试的严格性,故A错误;材料中论述是科举考试,与君主专制强化关系不大,故C错误;科举考试仍然注重考试成绩,故D错误。 6. 如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 选官制度的变化 B. 专制统治的加强 C. 监察体制的完善 D. 建筑艺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谤木”由供人民写谏言到成为“华饰屋之外表”,仅仅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反映的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故选B。A项说法错误,这一变化并未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内容来;C项错误,在皇权专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监察制度逐渐的缺失;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专制皇权的加强 点评:皇权的不断加强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的发展趋势,此外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还有一个趋势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与之相关的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措施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措施也需要把握。 7.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75)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A. 血缘分封制 B. 君主专制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