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适应证】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疱疹性口腔炎。 【用药注意】D类 1、本品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家兔日剂量1mg/kg即引起胚胎损害,故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怀孕的妇女(本品在体内消除很慢,停药后4周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清除)。 2、少量药物由乳汁排泄,且对母子二代动物均具毒性,因此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需暂停哺乳。由于哺乳期妇女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具自限性,故本品不用于此种病例。 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 ● 几乎所有的药物均能经乳汁排泄,尤其是分子量小、溶解度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解离度小的碱性药物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从而间接危害和影响乳儿。 二、哺 乳 期 用 药 1、选药慎重,权衡利弊。对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必须应用时应慎重,疗程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过大。 2、非用不可,选好代替。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母婴影响小、短效药物、单剂疗法。 3、适时哺乳,防止蓄积。避免在血浆药物浓度高峰期间哺乳,可在乳母用药前哺乳。 4、乳母必须使用对乳儿有危害的药物时,应暂时停止哺乳。 哺乳期用药原则*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婴幼儿期: 28天~1岁 幼儿期: 1岁~3岁 学龄前:3岁~7岁 学龄期: 7岁~14岁 “儿童不是小型成人” 第二节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儿童 一、新生儿及儿童药动学特点 1.吸收: 口服: 1)新生儿和婴幼儿胃酸过低或缺乏. 2)胃排空时间不规则. 3)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 4)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发育,使需主动吸收的药物吸收受到限制,如核黄素。 5)胃肠疾病状态:可恶化肠内情况. 静脉注射:10%葡萄糖 皮下注射不适用于新生儿\ 肌内注射; 皮肤粘膜给药时新生儿、婴幼儿的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 2.分布 (1)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蛋白水平低. 磺胺类、阿司匹林、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等,产生脑核黄疸。 (2)体液量大: 新生儿细胞外液与体重之比为成人的2倍,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 细胞内液较少,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比成人高。 (3)血脑屏障发育不健全: 脑组织富含脂质,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中枢抑制药、吗啡、巴比妥类、全身麻醉药、四环素类抗生素、游离胆红素等容易穿过血脑屏障。 (4)脂肪含量低 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一、新生儿及儿童药动学特点 3.生物转化 (1)生物转化能力不足 CYP450氧化酶活性低: 磺胺类、水杨酸盐、强心苷、巴比妥类、可待因等。 血浆或组织的酯酶活性:阿司匹林、普鲁卡因及氨苄西林水解缓慢。 还原能力不足:氢化可的松原型排泄。 葡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至3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吲哚美辛和水杨酸盐。 新生儿的硫酸结合能力强。 (2)某些药物的转化途径和产物也存在差别: 在新生儿有相当量的茶碱转化生成咖啡因,而在成人没有. 一、新生儿及儿童药动学特点 一、新生儿及儿童药动学特点 4.排泄: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低, 肾小管排泌功能不足. 二、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殊特点 1.对药物有超敏反应: 新生儿CNS发育不健全--吗啡易引起新生儿呼吸中枢抑制; 小儿调节水盐代谢功能较差--对调节水盐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 2.新生儿溶血、黄疸和脑核黄疸--磺胺类、呋喃类 3.高铁血红蛋白症--非那西丁、长效磺胺、亚甲兰、硝酸盐及类似氧化性药物 4.出血--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糖皮质激素、氯丙嗪、氨基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静注高渗药物。 5.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镇静催眠药,吗啡(呼吸抑制),呼吸兴奋药,氨茶碱、阿托品(惊厥),氨基苷类(第8对脑神经损伤),呋喃妥因(前额头痛及多发性神经炎),四环素类、维生素A过量(颅内压增高)。 6.氯霉素(灰婴儿综合症)。 7.生长发育障碍--皮质激素; 中枢性抑制药苯巴比妥、苯二氮卓类等; 抗癫痫药苯妥因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 氯丙嗪抑制生长激素分泌; 雄激素制剂; 喹诺酮类。 二、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殊特点 8.智力发育障碍: 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抗癫痫药等药物 9.牙色素沉着: 四环素、多西环素等 10.某些药物在某些个体可出现于治疗目的相反的矛盾反应: 西咪替丁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长期应用可诱发和加重发作; 莨菪类药物儿科治疗感染性休克,本身可致微循环障碍。 二、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殊特点 1.熟悉小儿特点、明确诊断、对症下药 2.熟悉药物本身的作用和副作用,合理选药、用药、联合用药。 3.选择好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用药依从性、生物利用度。 4.防止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品和血制品 5.注意药物反应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