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浆钢管式管棚法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相对适应性研究
压浆钢管式管棚法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相对适应性研究
摘 要:目前管棚工法在我国隧道施工中已被广泛采用,尤其在隧道塌方处理中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地铁、城市地下空间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管棚法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但由于各方对该工法定义不同、未系统阐明其适应性等原因,施工单位对管棚法仍局限于教条,凭经验办事,无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压浆钢管式管棚法为例,简单从其加固机理及作用效用分析其原理,并运用大量工程实例论证,从而大致确定其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相对适应性。为有志于系统研究管棚法相对适应性者搭梯铺路。
关键词:隧道;塌方;压浆钢管式管棚法;适应性
1.引言
塌方是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隧道时最常见的一种灾害性事故,当预防措施不理想,不可避免的发生后,使用合理的处理措施不但能降低延误工期、节省资金还可以防止塌方继续发展,减少工程质量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管棚法施工已被广泛采用,使其预支护技术日趋成熟。但将其用于隧道塌方后的处理中仍局限于教条,无法从加固机理及作用效用上对其深刻认识,故有必要对管棚工法进一步研究,归纳其相对适应性原理,以便更好的指导现场,服务于施工。
2.管棚工法的应用及发展
2.1概念界定
管棚工法是一种在隧道开挖之前沿隧道开挖断面外轮廓,以一定间隔与隧道平行钻孔、插入钢管,再从插入的钢管内压注充填水泥浆或砂浆,来增加钢管外围岩的抗剪切强度,并使钢管与围岩一体化,由管棚和围岩构成棚架体系的新的超前支护辅助施工技术[1]。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4-2008)
图1 隧道管棚超前支护示意图
目前工程中管棚法大致可分为四种方式:1、充填钢管式,2、压浆钢管式,3、喷射式,4、喷射钢管式。其中压浆钢管式管棚法在我们施工中较为常用。
2.2工程应用
管棚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掘进的新技术。
图3 管棚引孔顶入法
图4 管棚跟管钻进法
5.加固机理
发生塌方事故后的隧道岩体非常的破碎其力学性能与无粘结力的松散地层相似,此时的围岩压力主要表现为松动压力。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1.岩土自重理论;2.岩柱理论;3.普氏理论。
岩土自重理论适用于隧道埋深极浅,认为隧道洞顶土压力即为上部岩土自重。此时可以不考虑土壤内的抗剪摩擦作用,故计算出的压力较为保守,偏于安全。
Q=
式中Q-洞顶荷载(kn/m2); -洞顶岩土比重(kn/m3);H-隧道埋深(m);q-地面荷载(kn/m2)
岩柱理论适用于浅埋隧道,当顶部土体松动下沉时,由于土体内的摩擦将带动两侧三棱体,由于埋深较浅无法形成自然平衡拱,塌陷将扩展至地表,形成冒顶。
Q=
普氏理论适用于埋深较深,能形成自然平衡拱的隧道,此时作用在洞顶的围岩压力仅为平衡拱内的岩体自重。
式中Q-洞顶荷载(kn/m2); -洞顶岩土比重(kn/m3);b1-自然平衡拱高度(m);a1-自然平衡拱的跨度(m);f-坚固系数(普氏认为f=0.1Rc,其中Rc为单轴抗压强度(Mpa))
6.作用效用
目前我们对管棚预支护的作用效用还不是很清楚,通常的认识是将其工作效用归纳为钢管本身、浆液本身和二者共同作用下的棚架原理
6.1钢管的作用
因钢管式先行设置的,在掘进时,钢管在格栅与掌子面后方的支撑支持下,形成梁式结构,起到防止围岩的松弛、崩塌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掌子面和拱顶的稳定性。
采用锚固体理论,钢管的打入从连接原理、组合原理和整体加固原理三方面加强了岩体的结构力学参数,起到了提高围岩整体受力性能的改良作用
6.2浆液的作用
根据填充注浆理论、渗透性注浆理论、劈裂注浆理论和挤密注浆理论,在化学胶结作用、惰性填充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下,浆液可以改良岩土的现有的性质或从根本上改变岩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在被注范围内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形成刚度较大的加固圈。
6.3棚架的作用
管棚格栅和注浆加固后的围岩构成一个棚架支护体系,它起到了三方面作用:1、控制围岩变形;2、扩散围岩压力;3、适当减少围岩开挖释放应力
总之,钢管与注浆的共同作用在围岩中构成环绕洞顶的厚筒状加固圈,形成强大的预支护加固体系,从而通过提高岩体自身特性增强其稳定性,有效的抑制了围岩的松动垮塌。
7.工程实例
7.1海南省环岛高速公路青岭隧道
7.1.1工程概况
该高速公路设计为双线双车道,其中青岭隧道右洞长1140m,开挖高度9.8m,开挖宽度13m。
7.1.2塌方情况
里程YK304+038~065处爆破时发生塌方,塌方长度27m,隧道拱顶以上塌方高度大约40m,塌方量约15000m3。塌方地段埋深75m,岩石为弱风化的英安岩和少量的砂岩和泥岩,洞内地下水不发育,存在几条断层破碎带。
7.1.3塌方处理措施
塌方后,经研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拱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