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其他原核微生物.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其他原核微生物

(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 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侵犯淋巴组织 男性: 主要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慢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常形成瘘管; 女性: 主要侵犯会阴、肛门和直肠,可形成肠皮肤瘘管,也可引起会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 (三)培养特性:多数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二分裂繁殖,常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感染途径:节肢动物的叮咬 (二) 致病机制: 1、致病物质 内毒素:脂多糖 磷脂酶A:溶解细胞膜或细胞内吞噬体膜 表面粘液层:粘附和抗吞噬,增强侵袭力 二次立克次体血症(毒血症) 虱、蚤、蜱 立克 次体 局部淋巴组织或小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血 全身各器官小血管 内皮细胞增殖 第一次立克 次体血症 2、致病过程: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浆渗出、血容量 、 凝血机制障碍、DIC等 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血栓形 成、血管壁节段或圆形坏死 形成免疫复合物 造成病理损伤 (四)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感染者一般可获较强免疫力 (三) 所致疾病——立克次体病 1、斑疹伤寒、 2、恙虫病、 3、Q热、 4、埃立克体病、 5、巴通体病 6、猫抓病等 三、诊断与防治: 1、标本——病人血液(发病初期或急性期),血清学诊断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 (一)微生物学检查法(要特别注意实验室感染) 2、分离培养:先接种于易感动物腹腔,再鸡胚或细胞培养后免疫荧光法鉴定; 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K、X2)的菌体0抗原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此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与病人血清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查血清中抗体情况以协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滴度≥1:160 或血清滴度增长≥4倍,为阳性。 1、预防: 控制消灭中间及储存宿主,接种疫苗。 2、治疗: 多种抗生素对其敏感,但磺胺类药物会 促进立克次体的繁殖。 (二)防治原则: 一 、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传播方式:虱——人——虱 虱 人 人 虱 免 疫 性: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所致疾病 : 立克次体 人体 骤然发病(高热、头痛、皮疹等) 10-12天后 二、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的病原体 传播媒介——鼠蚤、鼠虱 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鼠 致病性:临床症状亦为头痛、发热、皮疹等。 储存宿主——啮齿类(主要为鼠类) 叮咬 口、鼻、眼结膜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 储存宿主、传染源——啮齿类(主要为鼠类)、恙螨 传播媒介——恙螨 传播方式: 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 致 病 性: 立克次体 → 人 → 局部红丘疹 →破溃后形成黑焦痂→血 → 引起各内脏器官炎性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肝、脾损害) 恙螨叮咬 免 疫 性: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四、贝纳柯克斯体(Q热柯克斯体): 即疑问热的病原体 (一) 储存宿主、传染源: 牛、绵羊等家畜(排泄物可长期携带病原体) (二)传播媒介——蜱(动物间传播) 动物 动物 蜱 (三) 传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