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工资协商的源流适用条件诸问题-中国社会学网.DOC

2010-10工资协商的源流适用条件诸问题-中国社会学网.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10工资协商的源流适用条件诸问题-中国社会学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5期 工资协商的源流、适用、条件诸问题 ——化解劳资对立而实现协调的制度 冯同庆 内容提要:工资协商在欧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该制度能够化解劳资对立而实现协调。参照东亚的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工资协商制度也适用于政府规范型制度的调整。中国大陆2010年春夏劳动社会事件的连续发生,表明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已经成为必要,但尚需创造相关的条件。 关键词:工资协商;欧美历史;东亚经验;中国;劳动社会事件 工业化进程中,劳资双方围绕工资等劳动标准进行的博弈有多种形式。其中的集体谈判、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共同决定等已经成为制度,它们相互区别又有共同的特征。这便是劳资双方在工资等劳动标准上的对立可能化解而实现的相互协调。本文所言“工资协商”就是在劳资协调的意义上使用的,而且同前述集体谈判、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共同决定等作同一概念使用。 工资协商制度化解对立和实现协调的源流   英国当代著名劳工学者理查·海曼认为,工资协商是避免阶级极化现象造成社会恶果的选择。他回顾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逐渐加剧的劳资极化现象,在前几个世代的社会主义者眼中是社会主义的前兆,此时则被看作是法西斯主义的接生婆;欧洲许多国家老一辈政治与产业精英因支持法西斯主义或者与纳粹占领者合作而信誉尽失,劳工运动则因在战时扮演抵抗角色而地位提高;抵抗纳粹的努力激起一种国家团结的意识形态,并且延续到战后重建的过程;新环境提供给工会比过去更为宽广的选择空间,工会不仅与雇主协商(个别地或集体地)目前雇佣关系的条件,还可以帮助型塑较一般性的“社会工资”;在集体工资协商领域自制,可能用来交换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例如加强提供福利措施和有利的劳动市场政策;工会权利扩大的本身与目标和手段的温和有关联,既是因也是果(2004:77~78)。   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资协商成为工业化国家劳资双方普遍遵循的协调制度。1944年5月,第二十六届国际劳工大会提出了处理劳工问题十项原则,其中第5项是切实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情况下实行劳资合作(刘继臣,1990:102)。国际劳工组织实行政府、雇主和工人或工会“三方”合作的原则,其各项活动和制订的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等贯穿着阶级调和的精神(林燕玲,2002:40)。   如果说二战后集体合同制度被欧美国家普遍认可是流,那么其源头可以上溯至工业化发端后劳资关系规范由民事法到社会法的演化。工资决定问题,不是单纯的民事关系问题,而是在其基础之上的劳动社会关系问题。民事关系是纯粹的契约关系,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工资决定除去其民事关系性质外,还有历史文化、社会道德、伦理公正等属性,属于社会法律范畴。工资协商或共决是工资决定由民事法关系进步到社会法关系的自然需要和必然选择。英国最先走上解决“工人问题”的社会立法道路。19世纪初要求增加工资属于违法,并可能被监禁。1875年制订《企业主与工人法》,允许工人以集团名义签订合同,认为这样可以缓和工人的罢工。美国在1932年通过诺里斯—拉卡尔基法案,第一次给予全国范围的工人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禁止法院对工会使用反托拉斯法(陈盛清,1987)。   工资协商或共决使“唯契约自由”受到很大限制,关键在于劳动力与劳工无法分离,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已经是现代国家通行的做法,不能将劳动力的买卖与一般商品的交换同等对待(王松柏,2005:971~972)。最初,工人与雇主签订雇佣契约,属于私法性质且由民法规范。后为社会安全考量,针对劳工加以保护,使用劳动契约概念,属于私法与公法综合构成的“第三法域”即社会法。此社会化过程中,契约自由被限制。包括由契约形式趋向于契约内容的限制,契约形式合法若其内容不合法亦不得认为有效;由个人契约趋向于集体契约的限制,劳工可集合多数的个人作为签订契约的当事人,其位阶高于个人劳动合同(卫民、许继峰,200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劳动力不是商品。这为很多经济学者所不理解,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没有去设法理解其中的缘由。工资集体协商的原创者是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夫妇中的韦伯夫人。其含义是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之间制度化的谈判关系,可以透过合意的妥协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产出的结果是双方(相对)可接受的共同规范,这种规范可能比单方决定的条件更加稳定(理查·海曼,2004:10)。   欧美的经验在东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比如在日本,原来是不允许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人的工资等劳动标准由雇主单方面决定(刘继臣,1990:48)。在二战后,这导致了激进的工会运动和严重的劳工争端。最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铁的室蓝钢铁厂,发生了193天的罢工,雇员组织了第二工会,事后解雇工人的费用高达公司资本的两倍。1960年发生的三井矿产公司三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