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 JD0103003-2011)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SF/ZJD0103003-2011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2011-03-1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法鉴定管理局发布
2011-03-17 生效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1
4 检验1
5 附则15
附录 A17
A.1 关节活动检测方法见表 117
A.2 成年人各部位体表面积(%)的估计 23
A.3 儿童各部位体表面积(%)的估计 24
A.4 全身神经感觉分布图 25
A.5 上肢神经运动分布图 27
A.6 下肢神经运动分布图 28
A.7 肌肉(肌力)检查方法见表 229
参考文献 32
前言
本技术规范在SJB-C-1-2003《法医学人体伤残检验规范》及SJB-C-2-2003《法医
学人体损伤
检验规范》的基础上,参照《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实务》2009第一版,以及临床医
学专著修改后制
定,在内容上涵盖人体损伤和伤残检验的两部分。
本技术规范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朱广友 范利华 程亦斌 夏文涛 刘瑞珏 杨小萍。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法医临床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级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人体损伤程度、伤残程度及相关鉴定案
件的法医临
床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
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司发 070 号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 ) 6 ( )
法 司 发 号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GB/T16180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18667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3总则
3.1要求
3.1.1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人体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后
遗症的主、客观体征进行全面、细致地检验,为鉴定结论提供分析的依据。
3.1.2对被鉴定人的人身检验应由法医鉴定人进行。
3.1.3对体表损伤,肢体畸形、缺损或者功能障碍应当拍摄局部照片。
3.1.4检验所用的计量器械须按照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3.1.5检查女性身体时,原则上应由女性法医进行。如果没有女性法医,可由男性
法医鉴定人进行,但须有女性工作人员或被鉴定人家属在场。
3.1.6检查女性身体隐私部位时,应征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同意,如需拍照,须
获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同意。
3.2检验时机
3.2.1鉴定以原发性损伤为依据的,应尽可能在损伤早期检验并记录。
3.2.2鉴定以损伤后果为依据的应在临床医疗终结后检验,原则上在损伤后 3-6
个月进行。
4检验
4.1一般情况
4.1.1发育:应通过被鉴定人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第二性征等综合
1 1/7 1/8 2
评价。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包括( )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 ~ ;( )胸围
1/2 3
为身高的 ;( )双上肢
4
左右伸直,左右指端的距离与身高基本一致;( )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正常人
各年龄组的身高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4.1.2 1
体型:成年人的体型可分为( )无力型,亦称瘦长型,表现为体高肌瘦、
90° 2
颈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 ;( )正力型,亦称匀称型,表
现为身体各个部分结构匀称
90° 3
适中,腹上角 左右,见于多数正常成人;( )超力型,亦称矮胖型,表现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