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取向.doc

[农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取向.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取向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取向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但区域差异过分扩大必然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导致国民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动因,探究了可持续发展下我国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强化区域经济的政府协调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下区域协调的策略取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理论动因;基本思路;策略取向 1 引言 区域经济是国内空间资源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合体,是在市场作用下以分工、交换、协作方式形成的联系相对紧密的生产要素与产业集群,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既保证使之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多重目标的发展,除经济方面以外,还应包括诸如安全、健康、教育、就业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评价方面;协调的发展,既包括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包括社会经济内部诸方面的协调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是以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的的;持久的发展,应保证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永久利用。我国是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动因 国外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在书中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模式和假设,用“利润=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来研究农作物合理的种植界限及所形成的农业的区域配置。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区域经济理论不断涌现和发展。 2.1协同发展理论 协同发展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从整体经济的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在一定时期内突出相应的发展重点,通过适度倾斜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协同发展理论主张区域经济发展要有利于优化全区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工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消费市场和交通枢纽并使各产业形成最佳的区域组合;通过促进欠发达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区域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2.2增长极理论 由佛朗束瓦·佩鲁首先提出,他认为区域经济增长不可能在所有地域或所有产业同时全面出现,而首先出现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域或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并不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极,然后才会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作用影响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主张政府运用干预手段,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和重点产业进行集中投资、重点建设,进而作为引擎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1957年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中提出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区域因较其它区域超前发展而不断积累有利因素,进而使区间经济差异显著化。弗罗德曼的“中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论指出经济中心区较外围区条件更为优越,致使生产要素从外围向中心区转移。赫希曼的产业关联效应也明确阐述了“发展确实是按主导部门带动其它部门增长,由一个行业引发另一个行业增长的方式进行的”。增长极理论的不足在于增长极的培育过程中会加剧增长极与周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2.3梯度推进理论 梯度推进理论认为无论发达区域还是不发达区域均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条件的差异性,发达区域是高技术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低梯度地区,某一时期某区域处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由于每一种新兴产业、技术、产品会随时间推移经历新兴、成长、成熟、衰退阶段而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转移。因此,从效率优先的角度出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发展于较发达的高梯度区域,而传统产业应在较落后的低梯度区域发展。梯度推进理论忽视了高梯度区域与低梯度区域的相对性与交融性,实践中易人为扩大区域发展差距。 2.3经济增长趋同论 经济增长趋同论认为资本报酬具有递减的特征,由于较发达区域资本投入比不发达区域充裕得多,因而较早遇到资本报酬递减现象;不发达地区资本报酬递减的程度小,时间要迟,可取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如果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增长速度间的差异能够保持一段时间,不发达区域就能够达到与发达区域一致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区域间的平衡发展。经济趋同论的缺陷在于不能够解释为什么趋同通常只存在于最富裕的区域间或最贫穷的区域间而不存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间。 2.4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 主张区域间或区域内部、部门或产业间应保持同步发展,通过生产力的均衡布局,达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目的。认为随着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区域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将趋于消失。平衡发展理论的缺陷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考虑到欠发达区域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二是虽考虑到区域间公平和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