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doc
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1.(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
?????????????? 贾岛
闽国扬帆去,? 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 当时雷雨寒。
兰桡①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兰桡:船桨的美称,代指船。
???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你更
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答案? (1)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
??? (2)①原句好。“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吹”、“满”
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
???? ②改句好。“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更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
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
2.(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答案?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
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
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
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3.(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2)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