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第五章 园林植物叶_花_果病害2.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学]第五章 园林植物叶_花_果病害2

第五节 其它叶、花、果病害 (一)叶畸形类病害及防治 叶畸形类病害主要发生在木本观赏植物上。该类病害数量不多,但病原物侵染寄主的绿色部位,引起落叶、落果。发病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削弱树势,易遭受低温危害。 叶畸形病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 1.桃缩叶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幼果和枝梢。叶片感病后,一部分或全部皱缩扭曲,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至紫红色,病处肥大增厚,质地变脆。 春末夏初时,被害叶表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粉层,即病菌的子实体。后期病叶变褐干枯脱落,嫩梢发病后变为灰绿色或黄色,病梢节间缩短并肿胀,叶片呈丛生状、卷曲,严重时枝梢枯萎死亡。 (2)病原: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1.】,属子囊菌亚门。 (3)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壁芽孢子在树皮、芽鳞上越夏或越冬,翌年春天,成熟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随气流等传播到新芽上,自气孔或上下表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后,在寄主组织内蔓延,激寄主组织细胞大量分裂,胞壁加厚,病叶肥厚皱缩、卷曲并变红。 此病的发生与早春气候密切相关,若早春桃芽膨大期或展叶期雨水多、湿度大,则发病重;当早春温暖干旱时则发病较轻。此病于4月末至5月初为发病盛期,进入6月则停止发病。 2.杜鹃饼病 (1)症状识别:此病又称叶肿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嫩叶、嫩梢及花。嫩叶受害后,病部初期产生浅色半透明近圆形斑,背面略呈淡红色,以后逐渐扩大成黄褐色,叶肿大变 形,正面凹下,背面隆起,呈半球形,表面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即担子和担孢子。后期病斑变为黑褐色并枯萎脱落。幼芽及花感病后,变厚形成瘿瘤 。 (2)病原:日本外担子菌(Exobasidium japonicum Shirai),属担子菌亚门。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活组织内越冬。翌春产生担孢子,借风力或昆虫传播,开始侵染嫩叶,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潜育期为7~17d,每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发病。 此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在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日照时间短、茎叶生长幼嫩,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侵害。 防治措施 (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①植株发芽前喷药保护,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②发病初期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 000倍液、25%代森锰锌悬浮剂稀释1000~1500倍液、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 (二)灰霉病类及其防治 灰霉病的病原物寄主范围广泛,但寄生力较弱,只在寄主生长不良、受到其它病虫危害、冻伤、创伤、植株幼嫩多汁抗性较差时, 才发病,导致植物体各个部位发生水渍状褐斑腐烂。 灰霉病在低温、潮湿、光照较弱的环境中易发生,因而是冬季日光温室中的常见病。病害主要表现为花腐、叶斑和果实腐,但也能引起猝倒、茎部溃疡以及块茎、球茎、鳞茎和根的腐烂,受害组织上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因而称之为灰霉病。灰霉病在发病后期常有青霉菌) 和链格孢菌混生,导致病害的加重。 1.仙客来灰霉病 (1)症状识别:该病危害仙客来等多种花卉,尤以温室栽培时发病重。叶片、茎、花均可受害。叶片发病时,先由叶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纹,后逐渐扩展至全叶,使叶片变褐腐烂,最后全叶褐色干枯;叶柄、花梗、花受害时,发生水渍状腐烂、软化,并产生灰霉层。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病部位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花器腐烂,霉层密布。 (2)病原: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菌丝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当气温达20℃,湿度较大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等传播侵染,1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期,即2~4月和7~8月。 高温多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病可常年发生,因而温室内栽培的仙客来易造成重复侵染。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光照不足、连作地块易发病。 2.四季海棠灰霉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花、花蕾和嫩茎。在花及花蕾上初为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稍下陷,后变褐腐败,病蕾枯萎后垂挂于病组织之上或附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2)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病菌能形成菌核。有性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