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docVIP

2018秋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秋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教学 要求 1.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基本意思,积累好词好句。了解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原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保护环境、保护黄河的意识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一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较多了解。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中华儿女。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它,歌颂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黄河的课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课文题目)2 二  1.交流资料。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流经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2.初读课文,交流文中的词句。 (1)词。 蜿蜒曲折   奔腾不息   (2)句。   ①5464公里,流经9个省、自治区,汇集了渭河、泾河等几十条主要支流和上千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说明黄河流程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的特点。   ②,黄河已显得步履沉重,只能缓缓向前。   ,形象地说明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使黄河流速大减。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黄河孕育了我国古代的文明,这里有人类早期活动的足迹。) 三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举办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有的河段竟然高出地面10米以上,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试着解决这一问题。 4.让学生查找有关黄河近况的资料,想想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学生分组做一个保护黄河的计划,制定一些措施。同时,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自己对黄河的感情,写出对黄河的希望、祝愿。    源远流长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汩汩ɡǔ  lù  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咆哮xiào 枢纽shū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黄河流程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黄河的发源地是卡日曲。 (2)专家们调查发现,每年从黄土高原输入下游的泥沙竟达16亿吨。 3.欣赏。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教学 要求 1.通过自学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基本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爱故乡,爱故乡的河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一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还能说出哪些河的名字呢?(学生回答)那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河呢,你对她了解多少?今天,我们看看作者怎么描绘他心中的故乡的河。 2.资料简介。 淮河,中国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桐柏山,大体自西向东流,经过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至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1 0 0 0千米,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浉河为淮河的主要支流,全长141.5千米,流域面积2070平方千米。浉河原为小溪,古时候有一位隐士叫胡超,居住此小溪边,很有威望,众人赞之为师,称小溪为师溪。南北朝时期改名为浉溪,后称浉河 二  思考:为什么故乡的河是作者心目中“最最美丽的河流”? 三  1.指名读课文,交流难以理解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印象中的故乡的河,及与其相关的往事,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河的热爱,及对故乡生活的留恋之情。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乡的河是“我”心中最最美丽的河流。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我”记忆中的故乡的河。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故乡的河在“我”心灵中永远不会干涸。 4.作者写故乡的河为什么要专门写到故乡的泉的故事? 5.谈论:你的家乡有河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