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20180523讲解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WiMAX支持的业务 WiMAX架构 架构与802.11基站模式类似 基站以点对多点连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段被称为“最后一英里”(Last Mile)。 基站之间或与上层网络以点对点连接(光纤、电缆、微波)相连。称为“回程”(Backhaul)。 频段 10~66GHz(适合视线传输,作为回程连接载波) 2~11GHz(适合非视线传输,用于最后一英里传输) WiMAX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WiMAX介质访问控制包含了全双工信道传输、点到多点传输的可扩展性以及对QoS的支持等特征。 全双工信道利用WiMAX的宽频特性提供更高效的宽带服务。 可扩展性指单个WiMAX基站可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 QoS是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流服务。 时分多址转换(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帧提供了对上述特征的支持。 WiMAX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续) 传输帧 访问协议规定了基站和用户交互的物理层参数(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纠错参数),服务质量(QoS) 基站向用户的下行连接子帧 用户向基站的上行连接子帧 基站通过下行突发数据向用户传输数据 用户使用基站为自己预留的上行时间片与基站交互 WiMAX应用场景一(固定模式) WiMAX应用场景二(游牧模式) WiMAX应用场景三(全移动模式) UWB(ultra wideband)是超宽带无线技术的缩写。UWB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以上带宽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是无线通信,但其通信速度可以达到几百Mbit/秒以上。 UWB超宽带技术 80年代,UWB技术被看成基带、无载波的脉冲技术。一直到1989年,美国国防部才采用UWB这个称呼,此时对UWB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已经近30年了。 时隔这么多年后,在最近七八年中其它先进的无线技术如蓝牙技术、WiFi、WiMAX都先后面世,UWB为什么会重出江湖并引起如此密切的关注呢? 有关无线通信的基本问题与概念 为什么会成为热点? 需求与资源的矛盾 不断增长的服务速率 102Kbps to 102Mbps 不断增长的服务业务 Voice, data, video,… 不断增长的服务对象 人、设备、…. 不断增长的服务要求 随时、随地、…. 高清、定位、…. 日益缺乏的频谱 日益受限的功率 日益敏感的价格 UWB might provide a novel solution to reuse the spectrum in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 热点:由来 UWB技术特点与时代需求的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输从以文字为主过渡到以多媒体信息为主,因此对带宽的要求就比较高; 从技术层面来说,可靠地传输视频图像所需的数据传输速度超过了蓝牙与WiFi的能力; 而且,数据传输速度越高,能量损耗也就越多,不便于便携应用。 UWB技术却令人惊讶地具有两种优点:一是很高的数据传输速度(×100),二是能量损耗很少(÷100)。 概念:带宽 什么是“带宽”和“宽带”? 频谱分配的观点 信号特性的观点 电波传播的观点 器件设计的观点 “相对带宽”与“绝对带宽” 两种途径 提高载频(高频器件,分布参数,电磁设计) 加大带宽(宽带系统,宽带匹配,时域设计) 概念:容量 信息是通过“信道”传输的 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量为“信道容量” 传统的系统通常是在带宽(B)受限的前提下,提高改善信噪比提高容量;UWB系统则是通过增加带宽来提高容量。但是,增加B并不能无限地增加容量。 Cmax=1.44S/no 概念:兼容 带宽与功率的互换性 带宽从哪里来?重用! 5 4 3 2 1 f GHz GPS Blutooth 802.11b HomeRF PCS Satellite Future 802.11a HiperLAN 功率谱密度 (dBm/MHz) -75.3 - 41.3 概念:性能 什么是系统“容量”和“性能”? 覆盖因素(用户数) 价格(成本)因素、功耗因素、体积因素 热点:由来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3 相继出现不同体制UWB应用的芯片组和系统 2002 FCC允许UWB民用通信系统投入使用 1998 FCC发布UWB技术应用调查通告 1994 第一套公开的UWB通信系统出现 1990 OSD/DARPA发布超宽带技术评估报告 1986 第一套”短脉冲”UWB通信系统问世(Ross/Fontana) 1974 第一个GPR系统问世(Morey) 1973 第一个UWB通信专利(Ross) 1960s Harmuth、Ross、Robbins和Etten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1950s UWB技术始于微波网络的瞬态响应研究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