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诗学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诗大序》、《诗品序》、《修竹篇序.doc

主流诗学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诗大序》、《诗品序》、《修竹篇序.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流诗学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诗大序》、《诗品序》、《修竹篇序

主流诗学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论《诗大序》、《诗品序》、《修竹篇序》 内容摘要: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主流诗学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本文通过《诗大序》、《诗品序》、《修竹篇序》三篇文章,对主流诗学三个重要阶段——建构、解构和重构阶段进行论述,从而了解主流诗学的发展轨迹,并对三序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作了总结。 关键词:主流诗学;建构;重构;解构 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几乎和语言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凡是有人类语言传播的地方,就有人类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很长时间内在文学中占据着主流和正统的位置。然而在漫漫的诗歌发展史中,占据主流位置的诗学,也曾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时期,在这些时段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名篇佳作,它们都曾对诗歌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就以《诗大序》、《诗品序》、《修竹篇序》为例,谈谈我对主流诗学发展的一些认识。 一、《诗大序》——主流诗学的建构 虽然我国诗歌的历史非常久远,但真正意义上诗歌的定型,应该追溯到《诗经》中记载下来的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释《诗》,后来前三家失传,最后仅存毛诗。毛诗在《诗经》各篇下都注有解释诗义的小序,首篇《关雎》下面有一篇总纲式序论,较为系统的阐述了诗歌的作用、体裁、性能等,被后人称之为《诗大序》。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诗大序》中涉及到的诗歌创作问题。 第一,《诗大序》中提出了关于诗歌的抒情言志的特征问题。 《诗大序》中有这么几句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p.40)“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在这几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熟悉的词——诗言志。其实,诗的“言志”功能,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咏言”,而后还有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荀子,他也很重视诗的言志的特点——“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但荀子在强调诗歌言志功能的同时,又十分强调诗乐的抒情性特点,这点和《诗大序》中观点极为相似,所以《诗大序》可以说是继承并发展了荀子的观点,将诗歌的言志和抒情功能结合了起来,这样比起《尚书·尧典》中仅强调“诗言志”的观点,无疑更加贴切诗歌特点。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诗大序》虽然提出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等关于诗歌抒情性方面的理论主张,但它同时也主张诗歌创作在抒情的同时,需“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一要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产生过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二,《诗大序》根据孔子的“思无邪”、“兴、观、群、怨”说,以及“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观点,加以发展而提出了“风化说”。 序文一开始便指出“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说,风就是讽谕、教化的意思,用它来打动人们,教育并感化人们。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诗大序》重视诗歌的“风化”作用,它认为好的诗歌可以教化人们,从而可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固统治的作用。为了强调这一观点,序文后面又提出了“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里的“风”是指国风。在这里作者指出,《诗经》“国风”里的诗歌,一部分是统治阶级用来教化人们,巩固统治的,另一部分则成为百姓“讽上”的工具。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是,用作“下以风刺上”的诗歌必须要“主文而谲谏”,即百姓必须是通过配乐诗歌委婉的规劝,而不能直言相告,后面文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作者一方面承认“风上”是“发乎情,民之性也”,但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总而言之,“风化说”的重点在于强调,诗歌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这也是诗大序的中心内容,并且这种观点在很长时间里影响文人的诗歌创作。 第三,《诗大序》中提出了诗歌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有关。 《诗大序》在继承《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观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1](p.41)。这句话指出“变风变雅”的兴起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同时《诗大序》还指出“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也有就是说,《诗经》中之所以会分大雅、小雅,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政有大小之别。而关于《诗经》中的“颂”诗,《诗大序》给它的解释是“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换句话说,颂诗的存在是为了赞美统治者,把他们的政绩告知于天下的。总之,《诗大序》中关于风、雅、颂的解释,都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它肯定了时代和政治的变化会影响诗歌创作,所以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况往往可以在诗的内容里反映出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