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第四章.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地理第四章.ppt

第四章 产业与经济发展 输气干线主要分布在从川东垫江卧龙河气田经川中、川南气田,至川西北江汉气田,形成一个马蹄形输气、供气管道网。另外,大庆、胜利、大港、中原、陕甘宁等所产天然气也有建成或在建的较长输气管道。 图4-33 中国管道分布图 一 一级交通枢纽(国家级):公路主枢纽、铁路路网型客流中心、中型以上机场,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成都、武汉、西安、沈阳 l??????? 二级交通枢纽(区域级):公路主枢纽、铁路路网枢纽、干线以上机场;或公路主枢纽、铁路区域枢纽、中型以上机场。石家庄、太原、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南昌、厦门、济南、青岛、郑州、长沙、深圳、南宁、重庆、贵阳、昆明、兰州、乌鲁木齐 l??????? 三级交通枢纽(地区级):公路主枢纽、铁路区域以上枢纽、干线以上机场;或公路二类枢纽、铁路路网枢纽、干线以上机场;或公路主枢纽、铁路区域枢纽、支线机场或无机场。 l??????? 四级交通枢纽(一般级):公路二类枢纽;或铁路区域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分类标准: l??????? 第四章 产业与经济发展 旅游业要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和国民经济基础(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等)。 (1)地域性。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文因素的不同,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有着显著的地域性。 (2)季节性。由于旅游点所处地理纬度和地形垂直高度的不同,热量的变异和气候的影响,使旅游点的风景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利用价值也就不同。 (3)综合性。它的发展与交通、城建、宾馆、园林、博物、农业、轻工业、商业、医疗卫生、环保、服务业等密切协作,互相配合。 (4)经济性。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经济部门。 (5)国际性。 旅游业是利用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民情等旅游资源以及各种旅游设施,为旅行者、游览者提供服务的一个独特的经济部门。 第五节 旅 游 业 第四章 产业与经济发展 旅游业特征 第四章 产业、经济发展与布局 中国旅游资源特点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大地,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因此,无论从自然的或人文的各方面条件上讲,我国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之邦,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一)类型繁多,数量丰富 (二)景观奇特,美丽无穷 (三)古老珍稀,品位绝佳 (四)分不广泛,组合颇佳 第四章 产业与经济发展 中国旅游业状况 1.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2.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1.30亿人次,跃居世界第四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8年增至408.4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创汇国。2008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 3.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9%,占到第三产业的9.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全国已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 第四章 产业与经济发展 旅游业发展对策 1.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环境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友好性、环境友好性的旅游业。 2.注重创新,旅游开发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重点,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培育旅游精品品牌,通过加大对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深度利用,增加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利用和保护,实现深度消费,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创造我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效率。 3.注重质量的发展,旅游增长方式要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要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客源结构、人才结构、区域结构和企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总体素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