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幻灯片.ppt

中国地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第二节 民族与宗教 第三节 区域文化 第四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教学重点 关键词 阐明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境及空间进程。 了解中国区域文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传统文化 (traditional culture) 时空环境 (temporal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 区域文化 (regional culture) 文化结构 (culture structure)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内容结构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区域文化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民族与宗教 中国文化产生的时空环境 处在一定时空环境下的中国文化结构 统一多民族格局的形成 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空间差异 区域文化特征 区域文化的形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空间透视 一、中国文化产生的时空环境 世界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关于最古老的人类诞生于何处,学术界还没有最终的答案。 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把目光投放在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一些学者力主人类起源的亚洲说。比如贾兰坡明确表示,人类起源的中心在东亚南部,并且用一幅人类较直接祖先的腊玛猿化石、早更新世人化石及文化地点的分布图,证明了他的观点 。 图5-1 人类起源的中心示意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类原始文化开始于第四纪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关于人类起源,一般认为,冰川作用引起气候变冷,动植物群大量灭绝,森林大量减少,变为苔原或草原,从而迫使人类的树栖祖先下地直立行走。 图5-2 原始人生活想像图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表5-1 中国古人类文化与冰期活动对照表 中国文化版图于新石器时代初具雏形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腊玛古猿是在云南开远发现的,它是腊玛猿的早期类型,距今约1 200万年。 自旧石器时代中期以来,中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日益明显,南方相对暖湿,森林居多;北方则草原占优势,气候呈干燥的趋势。因此当北方的智人已基本从事狩猎经济活动时,南方古人类的采集经济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这极有可能影响了以后南北方经济文化类型的差异,甚至可能造成了某一个历史时期内南北方文明程度的差距。 新石器时代以后,由于环境的差异,决定了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地区抢先进入了文明的门槛。紧接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在自身基础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迅速崛起,自公元前7世纪以后,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化或汉文化圈的核心区。至秦汉之际,又从这里把文化向岭南、东北及西部地区辐射。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图5-3 中国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和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据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二、处在一定时空环境中的中国文化结构 (一)人口因子 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历史上时有增减。各历史时期人口峰值大都出现在盛期,而人口的锐减或起伏不定往往是由于战乱。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图5-4 西汉人口密度图 图5-5 明代人口密度图 在汉代,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关东(每平方千米百人左右),其中济阴郡达每平方千米262人。 唐代以后,长江以南地区人口才有较大增长。 明代以后,形成南重北轻,东重西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二)经济因子 就2 000年来的历史时期而论,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大体可分为渔猎采集、畜牧和农耕3个主要类型。 渔猎采集经济文化区主要限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林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 畜牧经济文化区包括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草原、新疆、青藏高原大部。 农耕经济文化区包括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和台湾,南到海南岛的大片地区。 江南地区较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传统农业经济及相关的经济部门发展,其良好的水路条件和沿海的环境,其日益增大的人口密度造成的生存危机,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三)政治因子 直到明清时期以前,中华帝国的版图或疆界还算是比较稳定的,但仍几经统一和分裂。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