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时序] ————————————通史时空观念 理清演变历程 [线索引领] ————————————专题知识视点 线索特征把握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 线索1:先秦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与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相联系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线索2:秦汉至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衰落的历程。 线索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对象 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影响 积极 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 后来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王权 三、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概念辨析] “封建的内涵” “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指(战国之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图证历史] 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①从图片右边的文字解释可知,周武王死后,不是由其拥有丰富施政经验的弟弟继位,而是由其幼子继位,反映了当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②图片中年幼的周成王居中而立,其他人弓腰侍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周天子已经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构图解史] 宗法制的要点 主题一 西周政治统治的两大支柱——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二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吕氏春秋·当务》 史料三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1.史料一从历史评论角度阐述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中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二、三句话说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史料二例证了本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从史料信息“甚少矣”“故为后”说明受德虽然年龄很小但最终继承了王位,体现了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史料三为历史文献史料,反映了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其内容依据省略号分三层,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到“同辞”再到“还尔太子”还原了整个历史事件。 1.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 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答: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影响:形成了“天下共主”和地方拥有一定权力的二元政治体制。 2.史料三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袝姑”的现象?依据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