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Chapter Eight;你走我不送你,
你回来,
不管狂风暴雨
我都会去接你。
--by 梁实秋;Liang Shiqiu(1903-1987) was a renowned educator, writer, translator, literary theorist and lexicographer.
He believes that human life and human
nature are the only proper subjects for literature.
He is now remembered chiefly as the first Chinese schlor who has single-handedly translated 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into Chinese.
From 1949 to 1966, he established himself as a lexicographer by bringing out a series of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1923年8月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泉的科罗拉多学院学习。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Ideas;梁实秋认为译者应该具备极强的中英文能力,应该拥有既忠实于原文作者且忠实于译文读者的高度责任心,应该具有严肃的,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和坚定地,持之以恒的学术精神。;梁实秋认为信与达应该兼而有之,“’信而不顺‘与’顺而不信‘是一样的糟,硬译不必即信,顺议不必即误“(鲁西奇,1996),好的译本应该是既忠实于原文又能让读者看懂。;根据梁实秋的观点,如果要创作出既忠实于原文又能让读者看懂的译文,在翻译实践中就必须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采用直译的方法是为了是译本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思和内容;采用意译的方法是为了满足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能够读懂,理解译文。;梁实秋和鲁迅论战;然而通过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这里的“风格”一词是具有双关语义的:明指鲁迅的译文语言风格,暗示鲁迅选为翻译对象的作品的风格,即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和《文艺与批评》两本苏联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书籍。鲁迅敏锐地听出这种弦外之音义正??严地指出:我以前的翻译也和现在一样,都是逐句甚至是逐字翻译的,而梁实秋居然能看懂,但是这回的“比天书还难”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译本,梁实秋先生却看不懂了。言外之意,梁实秋将自己的两篇文章同时刊出是别有用心的,其居心就是假借批判“硬译”来贬低甚至攻击无产阶级的文艺作品。在《欧化文》中,梁实秋指出:有人所谓的欧化文,就是里面充满了“地底”、“地的”等文字的令人莫名其妙的白话文,欧化文的起因是与生吞活剥的“硬译”有关的,而鲁迅先生就是硬译的大师。他继而又指出,“硬译”对时下译坛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结果是“无译不硬,一似硬译”现象成为时髦的风尚。他还认为,“中文是如此之圆滑含浑”,鲁迅先生既然有自己创作的杰作,就“不能为翻译的便利而改变中文文法,无论是哪一国文字,都不是为了翻译而存在的”。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Practice;梁实秋的“中庸翻译观”;梁实秋“中庸翻译观”的认识论中枢是“适度”原则与“中和”原则。梁实秋受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的双重影响,试图在客观阐释与主观阐释之间寻求一条“中庸”之道,他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注意将“诗学取向”与“读者接受”相结合,体现了“适度阐释”的原则;“中庸”的工具性意义还体现在对审美格调的思维和表达模式上。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中和”之美,它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具体的审美范式。梁实秋译莎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理念,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严谨、传统、凝练的美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美学的“重味”的精神,传递渗透于莎士比亚字里行间的自然美、意蕴美、情感美,激发人们对真理的热爱、对道德的信念以及对美的追求。另外,梁实秋译莎受语言审美因素、文体风格、文化因素等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