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1资料.ppt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1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1资料

课堂小结 溶血是大量红细胞破坏引起的贫血。 其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常采取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应用。 * * * 三、检查及诊断 *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四少一多,红 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减少,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急性型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增生受抑,甚至无巨核细胞。慢性型骨髓增生减低或有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一)检查 * (二)诊断 ▲贫血、出血和感染。 ▲血象、骨髓象三系减少。 ▲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 项 目 急性再障 慢性再障 起病 急、重 缓 出血、感染 严重 轻 贫血 轻 重 中性粒细胞 0.5×109/L 0.5×109/L 血小板 20×109/L 20×109/L 网织红细胞 15×109/L 15×109/L 骨髓象 增生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或局部增生 病程、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 病程长、预后较好 (三)鉴别 * 制定计划 * 四、治疗要点 ★ * 1.去除病因:嘱患者不再接触有害物。 2.支持及对症治疗:适当休息,输血、止血,预防和控制感染。 3.免疫抑制剂:急性再障常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各型再障均可使用环孢素。 * 4.促进骨髓造血 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造血细胞因子主要用于重型再障;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之一。 * 实施护理 * 五、护理诊断及措施 * (一)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感染、发热,长期卧床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 (二)护理措施 1.贫血护理:见本节“贫血护理措施”。 2.出血护理:见本章第一节“症状护理”。 3.感染护理:见本章第四节“急性白血病”。 4.加强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注意有无出血,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 * 5.用药护理:坚持用药,观察副作用,雄激素深部分层注射,更换部位,注射后热敷。 6.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7.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 * 效果评价 *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 * 病例分析 1.诊断分析 该病人有用骨髓抑制药病史。有出血,贫血情况。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符合再障诊断,因病人起病缓慢,无明显感染,以贫血为主要表现,BPC20×109/L,故诊断为慢性再障。 * 2、护理分析 心悸、乏力——休息、吸O2,输血。 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防止损伤,加强口腔、皮肤保护。 白细胞低于正常——防止感染护理。 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用药护理。 恐惧——心理护理。 本病知识缺乏——健康指导。 病例分析 * 课堂小结 再障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以三系明显减少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 急性再障少见,以严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预后差,常选用ATG、ALG治疗。慢性再障多见,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常首选雄激素治疗。 护理主要是三系减少护理及用药护理。 * 溶血性贫血 * 概 述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1、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酶等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机械、化学因素。 * 2.溶血性贫血按溶血场所分类 ▲血管内溶血: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输注低渗溶液、化学毒物及感染等所致。 ▲血管外溶血:溶血场所主要是脾脏,见于遗传性环形细胞增多症等。 * 3.发病机制 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 红细胞通过狭小的微循环管道而不被破坏,依赖于红细胞膜、酶和血红蛋白的正常,三者之一异常均可使红细胞膜完整性遭受破坏而溶血。 * 二. 临床表现 * 1.急性溶血 起病急,多见于血管内溶血。全身表现重,可有血红蛋白尿,小便呈酱油色。 2.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多见于血管外溶血。症状轻,可有不同程度贫血、黄疸、脾大。 * 三、检查及诊断 * (一)检查 1.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项目:如血清游离胆红素↑、尿胆原↑、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寿命↓等。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