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论语》对《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影响_论文.docx
论《论语》对《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影响
摘要:《论语》对《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影响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认同《论语》人物品评的标准;大量引用《论语》典故;弘扬《论语》追求精神自由和张扬个性的深层意识,从而援道入儒;选择与《论语》类似的体例。
关键词:《世说新语》;人物品评;《论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小说,其中有关人物品评的故事很多。近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最早从美学的角度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人对于人格美的爱赏渊源极早,而品藻人物的空气,已盛行于汉末。到‘世说新语时代’则登峰造极了。”书中条目最多的《赏誉》(156条)及《品藻》、《识鉴》、《容止》、《企羡》5篇,皆为人物品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其他21篇,大部分条目属人物品评。有的条目即使没有“品题”、“题目”、“目”等标示,也多涉及人物品评。《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门,而每一门都是品评人物的一类别。
“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较之汉代人物品鉴,魏晋论人的突出特点是摆脱了政治、道德观念的束缚。“题目(品评)者需有玄学的修养,以得到美的观照的能力。而被题目者亦绝对多数为表征其玄学之情调。”这种变化,主要是玄学人生观进入人物品鉴所造成的。当玄学中的言意之辨,特别是言不尽意论作为方法论为人物品鉴所用后,更使人物品鉴成为一种艺术审美活动。另一方面,魏晋时期名僧名士之间善意的互相品评,也是外来佛学与本土玄学的结合。因为佛学之“空论”与玄学之“本无”思想有着天然的默契,名僧风格酷似清流,加上魏晋是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因而得以名人释子共人一流,互相品评,为魏晋人物品题之风增加了特有的内容。但是,魏晋玄学和佛学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儒学荡然无存。相反,汉儒培植的儒学传统,在整个魏晋时期,为相当多的人所继承。刘义庆35岁(公元438年)时,刘宋雷次宗等在建康鸡笼山开设儒学馆等四馆授徒,这证明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那么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自然会被牵涉引用。士人对于儒学的改造,即向玄学的转变是在以儒学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时人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的基本立场,而只是想在经典的权威已经树立的情况之下,寻找属于自己自由的新空间。儒学传统的延续及其学风的漫衍,必然会使《世说新语》人物品评深受《论语》影响,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认同《沦语》人物品评的标准
《论语》重德行,孔子教育弟子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四科。德行是根本,而言语、政事、文学则是德行的逻辑展开。《世说新语》把德行作为三十六门中的第一门,其认同《论语》人物品评标准的思想显而易见。从该书大量的事例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该书第一条:“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德行》)
陈蕃,字仲举,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他的言行是当时人们的榜样,还“有澄清天下之志”。他上任伊始,就效仿周武王礼贤下士,颇有孔子以道自任、复兴周代礼乐文化的风范。《德行》第四条说:“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名教,是指儒家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李元礼风度秀美端庄,为人自尊自信,要把名教作为天下品评人物是非得失的标准。又如《忿狷》第四条:“桓玄武与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温太真云:‘见袁生迁怒,知颜子为贵’。”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是孔门德行的代表。温太真(峤)把袁生和“不迁怒、不贰过”的颜回对比,表明了当时人们品评人物时对品德的认同。
书中对王祥赞美有加:“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后母憎而谮之,祥孝弥谨。”(《德行》)又说:“王祥事继母至孝。”(《德行》)“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他可谓孝与礼的典范,从此进人二十四孝的行列。还有:“及威为徐州,世祖赐见,与论边事及平生。帝叹其父清,因谓威曰:‘卿清孰与父?’对曰:‘臣清不如也。’帝曰:‘何以为胜汝邪?’对曰:‘臣父清畏人知,臣清畏人不知,是以不如远矣。’”(《德行》)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晋武帝对胡质、胡威父子清廉节操修炼程度如此之高的敬佩和称赞;另一方面说明《世说新语》编著者的品评标准。以至东晋宰相王导评论周镇之清时说:“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德行》)可见,以《论语》为代表所确定的伦理道德符合宗法社会的价值标准,已成为当时人们的行为准则。
尽管阮籍曾因母丧而毁几灭性,乃至“举声一号,呕血数升,废顿久之。”(《任诞》)但还是被何曾指责为“败俗之人”,并建议把阮籍“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或者说“流放海外,以正风教。”何曾本人,“性至孝闰门整肃,自少及长,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