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中国地震信息网
第三章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第一节 鹫峰地震台
北京地震台的前身是鹫峰地震台,1930 年开始记录,是我国自己创建的最早的地震观
测台。该台建立起因于 1920 年 12 月 16 日海原县发生8 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导致 20 多万
人罹难。农矿部地质调配所所长翁文灏等人调查回来后,感到要研究地震不能专靠野外调
查,必须用仪器进行观测。于是从中国文化基金会筹得一部分资助,北平著名律师林行规
捐赠北平西北郊北安河村鹫峰别墅旁山坡地,翁文灏主持筹建地震观测用房,1929 年聘物
理学教员李善邦来负责鹫峰地震台的建台事宜。1931 年 2 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招到贾连亨
到地震台协助观测。1934 年 8 月请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潘家麟到台上工作,一年后因病离
开。1937 年秦馨菱到地震台工作。
1930 年春鹫峰地震台建成,先安装了一套三分向维歇尔机械式地震仪,它采用熏烟记
录。台上还装有精确的天文钟一架、自动记录温度计、风速计、水银大气压表、湿度表等,
还有一台短波无线电接收机。观测人员每天 9 :50、21 :50 收听无线电信号报告校时,每
天 8 时更换一次地震记录纸,经酒精泡过的松香液处理固定纸上的煤油烟迹,有地震记录
留做分析,无地震记录保存起来。于 1930 年 9 月 20 日国际标准时间13 时 02 分 02 秒 GMT
记录到第一个地震,从此鹫峰地震台转入正式记录。1932 年又装一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伽利津-魏利普电磁式地震仪 (三分向),这种仪器灵敏度高,放大倍数可达 1 000 多倍。1936
年秋天以前,鹫峰地区还没有交流电,仪器照像记录是用蓄电池点燃记录灯泡,需将蓄电
池用毛驴驮到清华大学充电。
表3.1.1 维歇尔机械式地震仪基本参数
型号 摆重量级 固有周期 T (s) 静态放大V0 阻尼比γ
小型H 向 200kg 8~9 40~160 5:1
小型Z 向 80kg 4 80 5:1
1937 年 7月因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鹫峰地震台被迫停止记录,1955 年改建在北京西
郊白家疃,称北京观象台,1957 年恢复地震记录,延续工作至今。该台是中国地震局地震
基本台网的第1 类基本台,具有测震、地磁、重力、地倾斜、地电、水氡等多种观测手段,
直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时研究所管辖,是我国地球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国际地
震、地磁资料编辑交换的主要台站之一。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为改变研究地震只凭宏观考察的不足,开始进行仪器观测分析。
前国家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决定,在北京西山北安河西边的鹫峰山坡上,兴建我国第一个自
行设计的地震观测台,聘请李善邦先生主持建台工作。1930年 3月动工,是年夏建成,随
之安装仪器并进行试记,9月正式出版观测报告。
李善邦把地震台办成了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地震台,自 1930 年9 月起,他按国际通用的
格式编印地震观测报告《鹫峰地震专报》,用作与世界各国地震台交换的观测资料。《鹫峰
地震台专报》(Seismological Bulletin of Chiufeng Seismic Station)每年出四期,内
载记录到的震相、仪器常数及个别震例的研究等。为便于国际交换,自 1933年 1月份起,
252
又专门编印了地震报告(油印本),每月向世界有关台站寄发交换,而《鹫峰地震台专报》
则改为半年刊,专门刊载一些重要地震的研究成果和综合修订的地震台数。至 1937年 7月
出版第三卷第4 期后停刊,共记录地震2477 个,均收在该专报内。
1937 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华战火遍烧华北,鹫峰地震台不得不停止工作。在
台人员贾连亨将伽魏式地震仪拆卸装箱,用毛驴驮往当时的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校园
内的物理系地下室和协和医院(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别存放。抗战胜利后,该仪器被
完好地护运到南京。1948 年秋,这些仪器被安装在南京珠江路 942号(现为700 号)院内
用废蓄油池改建的半地下室里,并恢复了记录,命名为水晶台地震台。1952 年从南京珠江
路迁至南京鸡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