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1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练习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吉林三模,24)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仅指“中央之国”或“中央之城”。西周初年的“中国”位于今天的( )A.河北B.山东C.河南D.湖北答案 C解析 从西周分封制,可知西周初年的“中国”是指周王室所在的王畿地区,西周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今陕西的西京镐京,一个是位于今河南的东都洛邑,故C项正确。2.(2018·湖北新联考高三联考,24)《史记·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这反映了( )A.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后世分封的诸侯王均取国姓C.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答案 C解析 后世姓氏与分封制有关,西周也占有很大的成分,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有很多情况不是国姓,而是赐姓,故B项错误;“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知姓氏与分封制是有关系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3.(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一,24)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答案 B解析 很强的一致性并不能说明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故A项错误;据材料“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可知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并非完全是血缘同宗,还可能是功臣或先代贵族,故D项错误。4.(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三次摸底,26)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答案 D解析 明亲疏并不是古代中国的家族追求,故A项错误;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并不代表等级上的差别,故B项错误;中国的多种称谓与西方的统一称谓,其差别并不在于对家庭重视程度的差异,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之所以会有诸如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就是源于西周时期别长幼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故D项正确。5.(2017·潮州二模,2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 C解析 材料与人的自觉意识的觉醒无关,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可以看出礼的社会功能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与孔子地位是否得到社会认可无关,故D项错误。6.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答案 D解析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而材料中“周人奉行”并非专指西周后期,故A项错误;维系家族亲情,与材料中“异姓诸侯国通婚”“异姓的贵族通婚”不符,故B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没有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异姓诸侯国通婚”“异姓的贵族通婚”,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进一步密切关系,故D项正确。7.(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24)“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答案 B解析 材料未反映诸侯违背盟誓,因而无法反映诚信观念的丧失,故A项错误;“誓”本应是各级贵族之间的约束,但春秋盟誓天子、诸侯、大夫乃至国人均能参加,打破了贵族的等级性,说明分封制趋于衰落,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注重夷夏之防,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中央集权制的雏形,故D项错误。8.“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共139张PPT).ppt
- 广东·碧桂园学校·2018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第3章·综合测试.docx
- 岳麓高三(上)历史一轮必修三经典习题荟萃课件 (共94张PPT).ppt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共195张PPT).ppt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课件设计.ppt
- 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
-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01+Word版含答案.doc
- 山西省人教版中考物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十一)简单机械(共44张PPT).ppt
-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02+Word版含答案.doc
-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化学1月月考试题+04+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