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收入满文文献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收入满文文献初探

《四库全书》收入满文文献初探 张木森 《四库全书》收录古代典籍 3500 余种,囊括了我国先秦乃至清代中前期尚存世的绝大部分重要文献, 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收入 5 种满文文献,现逐一简述如下: 1、《1、《钦定繙译五经五十八卷四书二十九卷钦定繙译五经五十八卷四书二十九卷》 》 11、《、《钦定繙译五经五十八卷四书二十九卷钦定繙译五经五十八卷四书二十九卷》》 俗称满汉合璧 《五经四书》,按《四库》分类,属经部 ·五经总义类。《提要》称:“乾隆二十年初, 钦定繙译四书,续繙译易、书、诗三经,续又繙译春秋、礼二经。至乾隆四十七年,而圣贤典籍释以国书 者粲然备焉。”众所周知,《五经四书》等儒家经典之译满,早在乾隆之前即已倡行。如《诗经》传本中即 有顺治满文精写本、顺治十一年 (1654)满文刻本以及同年之听松楼满汉合璧刻本等;《书经》有雍正十 一年 (1733)精一斋满汉合璧刻本;《四书》有康熙三十年 (1691)玉树堂满汉合璧刻本等。其次,不少 比类可鉴之译本亦于顺、雍间层出不穷,如传本中之喇萨里总校、康熙十六年 (1677)满文内府刻本《日 讲四书解义》、库勒讷等奉敕撰、康熙十九年 (1680)满文内府刻本《日讲书经解义》、牛钮总校、康熙二 十二年 (1683)满文内府刻本《日讲易经解义》等。乾隆帝 “于御极之初,命大学士鄂尔泰重加厘定”, 因有此传本即鄂尔泰等译、乾隆六年(1741)满文殿刻本 《四书》。然《四库全书》所收皆非以上之本, 正如 《提要》所言:《御制繙译四书不分卷》为乾隆二十年 (1755)满汉合璧殿刻本(其传本除殿本外, 尚有 “二酉堂”、“三槐堂”、“保翠斋”等本);《御制繙译书经六卷》为乾隆二十五年 (1760)满汉合璧殿 刻本 (其传本除殿本外,尚有 “北京瑞锦堂”本);《御制繙译易经四卷》为乾隆三十年 (1765)满汉合璧 殿刻本;《御制繙译诗经八卷》为乾隆三十四年 (1769)满汉合璧殿刻本。余下两种,虽在 《四库全书》 成书时刊刻尚未完成,然业已成书,只是刊行时间稍晚。如《御制繙译礼记三十卷》有乾隆四十八年 (1783) 满汉合璧殿刻本,《御制繙译春秋六十四卷》有乾隆四十九年 (1784)满汉合璧殿刻本。由此可知上述所 列六种单行殿本,即《四库全书》满汉合璧 《五经四书》之底本无疑,只是将其合编后收入而已。至于冠 名“御制”或“御定”,纵览其成书过程亦非乾隆仅以帝位而贪功。除决事外,于此次满译重订之役,其 不仅提出过指导性意见,甚至躬亲参与,这一点要强于许多后人,亦可谓难能可贵。如其在 《繙译四书御 制序》中所言:“几暇玩索,复检旧编,则文义、意旨、语气之未能吻合者仍不免焉。乃亲指授翻译诸臣 参考寻释,单词只字昭析周到,无毫发遗憾而后已。” 又如其在 《繙译易经御制序》中言道:“间披初译 原本大体故已囊括,第如卦名、彖、象、文言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并仍对之旧,未尽翻意。念欲 嘉惠来学,因敕馆臣于书传卒业,举上下经精心研讨,以次详译进览,乙夜削定,不但谆复。”其类此之 表白,几乎在 《繙译五经四书》各道 《御制序》中皆已熟识,即为一代帝王昭世之 “圣训”,亦恐不致太 过虚妄。在论及满汉合璧 《五经四书》与汉文本之异同时,乾隆帝亦于本书各 《序》中不厌其烦地备述其 旨,实即满译完全不采纳汉文本之传统注疏形式,而直接择其要义与正文融为一体,亦即译为白话。此种 形式虽系满文固无文白所致,而对初学者的确大有裨益。然乾隆帝亦时刻不忘藉此曲尽推崇“国书”之意, 如其在 《繙译易经御制序》中所言:“治经者自有不求甚解之弊,而后曲解得缘而中之。汉文类然,译以 国书则异是。汉文于六籍成言,假借承用不必深谙其意,亦可率摭其辞。其既也,臆说相譁判宗离朔,驯 致注疏明而经指晦,矫枉者发焚书书存之喟矣。若国书推阐精核,近自片言只句靡弗揣称,灼见渊源迄乎 39 成章,惟循本文雒诵一过,不注不疏底蕴轩豁呈露。”其于 《繙译礼记御制序》中言道:“顾注疏家篇帙浩 繁,讲诵者经年累月莫能殚究。国书翻译则文因本文、义因本义,不疏不注唯就本文雒诵。即于前代之典 则、圣贤之精粹,大而经邦体国化民正俗之方,细而视听言动日用饮食之节,莫不厘然焕然章解句释,初 学者读之即可了然其义。”又于 《繙译春秋御制序》中言:“此书翻译专就经文悉心探讨,以蕲合乎圣人笔 削维严之旨、大公至正之心,而附以左氏之事实、公羊谷梁之书法。虽不敢谓春秋之旨待是书而明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