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
雾化吸入: 可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些肺部疾病。雾化液一般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病情还可加入化痰和抗菌药物。 * 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人工气道患者为湿化气道所滴入的量应根据气道湿化的情况来调整。判断气道湿化的标准为: *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气管导管内没有痰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湿化不足的患者,应加强湿化,如适当增加湿化液的量或增加滴入次数 。 * 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患者烦躁不安,紫绀加重。对于湿化过度的患者,滴入湿化液的量和次数应适当减少,以免因呼吸道水分过多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 吸痰 吸痰通常是指吸出人工气道内的痰液,但完整的吸痰应包括吸除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的方法,可以清除呼吸道及套管内分泌物,以免痰液形成结痂阻塞气道 * 人工气道患者多见于机械通气治疗者,因此,一旦发生痰阻塞,就会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由于机械通气患者多数病情重,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因而不能达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必须积极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因此,吸痰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非常重要。 * 吸痰管的选择 : 根据气管导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成人一般选用12F-14F号一次性硅胶管吸痰管。气管切开者长度约30cm,气管插管者长度约40-50cm,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 ,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 * 判断吸痰时机: 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吸痰,如痰液潴留在人工气道内、口腔或鼻腔内,可听到痰鸣音、干湿罗音,患者烦躁不安,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患者要求吸痰,出现峰压报警、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吸痰。 * 正确掌握人工气道患者的吸痰操作: 吸痰前向患者解释吸痰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明吸痰时需咳嗽配合,以利于下呼吸道痰液的清除 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吸引负压不超过-50mmHg(-6.7kPa),以免负压过大损伤粘膜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建立人工气道后,吸痰时吸痰管直接进入隆突前,因此,吸痰管、湿化注入的生理盐水都必须无菌。吸痰前洗手,带无菌手套。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 * 吸痰的手法: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此时应将吸痰管后退1-2cm,开放负压边吸引边鼓励患者咳嗽,然后向上提拉进行左右旋转式吸引。吸痰动作要轻柔、快捷、不损伤粘膜,以免引起病人气管粘膜出血;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发生低氧血症。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前后应给予100%的氧气吸入2min * 危重病人和痰量较多的患者,吸痰时不宜一次吸净,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吸引;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必要时可重复2-3次。 * 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先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引气管内的分泌物,以免口咽部分泌物在放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绝对禁止用抽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抽吸人工气道,避免将细菌植入下呼吸道;每个患者的吸痰装置及用物应个人专用,并做好消毒隔。 * 吸痰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气道痉挛、紫绀、烦躁不安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吸痰,立即行机械通气,并提高吸氧浓度 * 预防吸痰可能的并发症: 低氧血症:因负压吸引常需停止供氧,如果吸痰前、中、后未能及时、有效充分给氧,使用的吸痰管太粗,负压过高,吸痰时间过长,吸痰过于频繁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预防应针对以上可能的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 如吸痰前后均应给予100%氧气吸入,可由两人共同完成吸痰操作,对能配合的患者可指导其吸痰前深呼吸3-4次,吸痰时密切监测Sa02、脉搏及低氧血症的症状和体征,当Sa02低于90%时,提示低氧血症,应停止吸痰,并100%氧气吸入;应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以达到有效地吸引,不导致缺氧 * 继发感染:因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物品消毒不严格等均可引起下呼吸道继发感染 支气管痉挛 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等 * 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 痰液的粘稠度程度反映不同的临床情况,在吸痰过程中应认真观察痰液的形状,根据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形状和玻璃管内壁的附着情况,可将痰液的粘度分为3度: * 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感染较轻,如量过多,提示气管滴注过量,湿化过度,可适当减少滴入量和次数, * 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