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脑复苏南
处理原则: 提供可靠的心肺支持以保证组织灌注,特别是脑灌注。 应转入医院进行重症监护。 寻找心脏停搏的原因。 采取预防复发,改善预后的措施(如抗心律失常药)。 处理单一或多脏器衰竭: 呼吸系统:多数病人仍要依赖机械通气。应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血气,有无心肺复苏造成的损伤。随着自主呼吸的恢复,可逐渐减少呼吸辅助。如果一直需要高浓度氧,应寻找其原因是来自呼吸系统还是循环系统。PEEP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和左心衰的治疗。建立动脉通道,有利于血气和血压的监测。 通气调节: 复苏后低CO2血症可造成脑血管收缩,使脑血流下降,故应避免过度通气。 通气调节应掌握在使CO2在正常范围。 一般情况下过度通气可能是有害的(Ⅲ类适应症)。但可用于脑疝(Ⅱa),由肺动脉高压造成的心脏停搏(Ⅱa)。 心血管系统: 应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系统及相关因素的评价。尽早评价患者的EKG、胸片、心肌酶谱、电解质等。复苏后24h UCG对指导后续处理有帮助。 为减少脑损害,应避免低血压。无创血压监测可能不准确,需动脉内血压监测。 危重病人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复苏后抗心律失常药应用利弊尚不清楚,不推荐预防性应用。 肾脏系统: 维持有效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应导尿以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并记录其他液体的总出入量。 无尿的病人应监测血流动力学。 如心功能和血压正常,但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非因血容量不足所致者,试用速尿40-100mg静注。 多巴胺已不用来治疗无尿性急性肾衰。 中枢神经系统: 恢复自主循环后,开始有10~30分钟的血流增加,然后即使脑灌注压正常,也由于微循环功能异常而进入血流减少期。 治疗原则是维持正常或偏高的灌注压和降低颅内压。 取头高30°体位以增加脑静脉回流。 降温,药物控制惊厥、抽搐 ( Ⅱa)。 目前没有资料支持某些保护脑血流的治疗措施的常规应用。 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败血症: 由外伤、烧伤、感染所致,可进展为多脏衰,出现血管扩张性休克。 治疗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氧的正常摄取,包括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使用抗菌素。 激素的应用仍有争论,用广谱抗菌素和血管活性药物无效的休克可能有益(Ⅱb) 防止DIC: 实验室检查包括出血时间(PT)、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PTT)、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分解产物,考虑用肝素、鱼精蛋白、6-氨基己酸、维生素K、新鲜血(浆)、成分输血。 控制感染 要考虑获得性感染性疾病,痰涂片革兰染色,血、痰、尿培养,应用特效抗生素及去除病灶。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血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其严重程度与心脏骤停的时间密切相关。 部分病人虽然心肺复苏获得成功,但终因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故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 脑组织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脑组织的耗氧量很大,在静息状态下要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脑缺氧10秒,即可意识丧失,缺氧15秒可以出现数分钟的昏迷,缺氧3分钟可昏迷24小时以上,完全缺氧8分钟的大脑皮层细胞一般不能存活。 脑复苏的措施 诱发高血压性再灌流提高脑灌注压+适度血液稀释。 降温:冰毯亚低温 32℃-34 ℃。 脱水:利尿、DXM。 镇静、防止抽搐。 促进脑组织代谢的药物。 高压氧治疗。 亚低温 开始时机: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昏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立即给予,尽早实施。 (Ⅱa) 降温深度及维持时间:降温深度一般以32 ℃ -34℃为宜。 12-24小时的治疗对病人有益。 亚低温方法:可用冰袋放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头部戴冰帽。 2005年指南推荐静滴30 ℃生理盐水,外用降温毯。 亚低温复苏机制 降低脑氧耗量,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或预防脑水肿。 减少氧自由基清除剂的消耗,抑制脂质过氧化酶的产生,从而保护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神经系统病残率。 体温从常温(36-38oC)每降低1oC,脑组织代谢降低6.7%,颅内压下降5.5%。 亚低温具体治疗方法 最常用的降温方法是采用半导体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治疗。 当人体温度低于正常体温时,病人则出现寒战产热,所以单纯使用半导体降温毯难以达到亚低温水平。 临床上必须使用肌肉松弛剂和冬眠镇静剂,从而达到减少产热、降低体温目的。 同时必须使用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以免肌松剂影响病人呼吸所致的危险。 临床上通常采用卡肌宁和氯丙嗪作为肌松冬眠合剂。 采用输液泵控制给药速度和用量。通常给药速度为20~40ml/h,给药速度依据病人体温降低情况、血压、脉搏、肌肉松弛程度决定。 当病人躁动肌肉紧张、体温不降时,可加大
文档评论(0)